桐城小巷子里150的爱情,老城窄巷百元情缘

发布时间:2025-11-06 10:10:07 来源:原创内容

桐城小巷子里150的爱情

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晨露,巷口卖豆浆的婆婆掀开木桶盖,热气忽地扑了满脸。我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百元纸币,在巷子深处那间挂着蓝布门帘的旧屋前站定。门楣上"修补衣物"的牌子被雨水泡得字迹模糊,倒是窗台上那盆茉莉开得正旺,白花瓣子颤巍巍沾着金粉似的阳光。

里屋传来老式缝纫机咯噔咯噔的声响,像谁在慢悠悠地数着年月。王师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睛,手里还捏着快要滑落的针:"还是补那条裙子?"我点点头,把迭得方正的碎花裙递过去。裙腰的裂口是上周搬旧书箱时撕的,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倒像是自己什么地方也跟着裂了道缝。

他凑到窗边端详布料,手指抚过裙摆烟青色的绣样:"你外婆年轻时候啊,总爱在巷子南头裁缝铺扯布。那时候扯块的确良叁块钱,她攒半年碎布头给我拼了件坎肩。"缝纫机重新响起来,针脚细密得像五月雨丝,"现在年轻人哪还穿补过的衣裳哟。"

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来这儿的情景。那会儿刚分手,抱着破洞的毛衣鬼使神差推开门,却在这个充满樟脑味的小屋里,意外地找到了某种熨帖的温暖。修补一件衣物统共收一百五,老师傅却总附赠些零碎故事——东头阿婆补的围裙用了二十年,西边姑娘改的喜被今年都传给孙女了。

线轴咕噜噜转着,阳光把棉絮照成游动的星尘。其实这条裙子是叁年前买的,正好一百五十块,当时觉得贵,现在倒成了衣橱里最耐穿的。想起巷尾修表铺的陈伯常念叨,他们这代人东西坏了首先想着修,修修补补又叁年。而我们现在总习惯扔,感情裂道口子就急着换新的。

突然巷口传来"咣当"一声,卖麦芽糖的铜锣敲得震天响。王师傅手一抖,针尖在指腹点出个血珠子,却摆摆手说不得事。他取下补好的裙子,裂口处用同色丝线缀出朵缠枝莲,倒比原先还添了些意思。我递过那张汗湿的百元纸钞,他又找回五十硬币,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直达心尖。

抱着裙子往外走时,遇见隔壁茶叶铺的姑娘正晒茉莉花。竹席上铺开雪白的花海,她笑着说:"王爷爷总把修补费定一百五,说这数目刚刚好——贵到让人珍惜,又不至于舍不得。"巷风掠过花堆,带起细浪般的香。我突然明白,在这老城窄巷里流转的,何止是百元情缘。

暮色渐浓时又经过巷口,修鞋匠还在灯下敲敲打打,银镯店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或许所谓永恒,不过是愿意把破了洞的日子,一遍遍缝补成新的模样。就像裙摆上那朵意外的缠枝莲,在往后的岁月里,总会让人想起某个蝉声聒噪的午后,以及手心攥着的一百五十个滚烫的盼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