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福鼎少年时薪50元
这两天朋友圈里看到个挺让人吃惊的消息:福鼎有个14岁的初中生,靠着做手工课辅导,居然一小时能挣50块钱。说真的,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的时候,手里的奶茶都差点没拿稳。
这钱赚得容易吗
我特意问了问在福鼎教书的朋友。这孩子叫小陈,平时就爱捣鼓手工模型,后来邻居家小孩要参加科技比赛,请他指导做船模。没想到这一教,慢慢就有家长找上门来。现在他每周抽叁个晚上教课,排得还挺满。不过话说回来,这福鼎少年时薪50元背后,可不是随便玩玩就能赚到的。
小陈妈妈跟我说,孩子为了准备一节课,得提前折腾两叁天。光是那个帆船的桅杆,他就试过五六种材料,最后发现用旧伞骨改造的最合适。有次为了给学生讲明白动力原理,自己先拆了叁个小马达反复试验。这么算下来,实际一小时备课的时间,比上课时间多得多。
隔壁张阿姨家的孩子也跟着学了大半年,现在居然能自己修玩具车了。她逢人就说:“别看这孩子年纪小,教得比培训班还仔细。”这话让我想起现在很多培训班,动不动就收两叁百一节课,效果反倒不如这种小老师手把手地教。
年轻的小老师
其实在福鼎这样的县城,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有些技能书本上学不来。像小陈这样能把知识用在实处的孩子,反而成了香饽饽。我认识做家教中介的李姐,她说最近半年,初中生找兼职教特长的情况多了叁成不止。不过能达到福鼎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水平的,确实凤毛麟角。
小陈的爸爸倒是看得开:“我们没指望他赚钱,就是觉得孩子能把兴趣变成本事,这个过程比挣钱重要。”这话在理,现在很多孩子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反倒像小陈这样动手能力强的成了稀缺资源。
晚上路过小陈家,常看见他房间里灯亮到很晚。有次碰见他抱着工具箱下楼,说是要去给学员家的模型做现场调整。月光照在他校服上,那个背影既单薄又结实。这个福鼎少年时薪50元的故事,或许正悄悄改变着大家对“有用”的定义。
现在偶尔能看到小陈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巷子里,车筐里总是装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材料。有次我好奇问他到底攒了多少钱,他挠头笑笑说都买新工具了。看来这孩子心里明白,比起眼下能赚多少,能把热爱的事情做得更专业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