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海城茶饮评选活动工作坊
这几天路过中山路,总能看到"海城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那块醒目的招牌。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我还琢磨了半天,这到底是喝茶的地方还是搞比赛的?后来跟街坊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正在筹备"海城茶饮评选活动工作坊",挺有意思的一个活动。
走进他们临时布置的展示区,迎面就是各种茶香。穿着工装裙的小姑娘正给参观者介绍参赛茶样,玻璃壶里泡着的凤凰单丛冒着热气,那股蜜兰香味啊,隔老远就能闻到。墙角堆着好些茶叶罐,标签上手写着"蜜香红茶""炭焙乌龙",旁边还摆着评委们要用的品鉴杯,白瓷的,在灯光下透亮。
茶香里的门道
负责品质把控的李师傅跟我说,他们这个工作室不光要选好茶,更要教会大家怎么品茶。"你看这款参赛的四季春,"他晃了晃手中的闻香杯,"刚开始是栀子花香,放凉了又会飘出淡淡的奶香。好多年轻人总说茶都一个味儿,其实是没找对方法。"
确实,在活动现场我碰到几个来参加海选的大学生。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记录茶叶舒展的状态,他说自从参加了海城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培训,现在能分辨出不同火功的茶汤颜色了。"轻发酵的茶汤像琥珀,重焙火的接近红酒色,"他推推眼镜,"以前可真没注意过这些。"
工作坊的互动区更热闹。七八个人围坐着练习冲泡技巧,指导老师不停提醒:"水温低些,这款茶娇贵。"有个大姐手法生疏但特别认真,她说打算学会后在家里也搞个茶席,周末约姐妹来品茶聊天。
让我意外的是,他们还在开发配茶食谱。操作台上摆着茶粉、糯米粉和当地产的百花蜜,穿白色制服的小伙子正尝试把茶香融入传统点心。刚蒸好的茶糕冒着热气,尝了一口,清甜不腻,咽下去后喉间还留着茶香。
临近傍晚,工作室的人开始整理当天的评选记录。桌上摊开的评分表写满了备注,有人在核对茶叶产地,有人在整理消费者投票。窗外华灯初上,屋内茶香未散,这种既传统又新颖的茶文化推广方式,倒让人看到了老传统的新活力。
走出工作室时,正好遇上送来新茶样的茶农。纸箱里刚摘的茶青还带着山间的清气,几个工作人员立即围上来查看。听说明天还有一场针对年轻群体的品鉴会,要教大家用现代方式冲泡传统茶。这让我想起李师傅下午说的那句话:"茶还是那些茶,但喝茶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