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火车站小巷子,鹤壁火车站周边街巷
站台外的风景
每次走出鹤壁火车站,目光总会被那条与站前广场仅一街之隔的小巷子牵过去。说实话,它其貌不扬,和高大气派的火车站比起来,甚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偏偏是这条鹤壁火车站小巷子,像一块磁石,总吸引着我往里走。
巷口总是热闹的。吆喝着“住宿”的大姐,举着牌子招揽生意的摩托车司机,还有那卖烤红薯的大爷,炉子里飘出的甜香气,混着嘈杂的人声,一下子就把你从旅途的疲惫里拉了出来,拽进一个活色生香的人间剧场。这感觉,和站在空旷的站前广场上完全不同。
巷子里的滋味
往里走几步,空气里的味道就变得更丰富了。胡辣汤的辛辣、羊肉烩面的醇厚、还有刚出炉烧饼的麦香,一股脑儿地钻进鼻腔。这里的店面都不大,有的甚至就是个窗口,老板和顾客隔着一方小天地,熟络地聊着天。我要了碗烩面,老板娘一边麻利地下面,一边和旁边摊位的老姊妹唠着家常,谁家孩子考学了,哪家的菜价又涨了,这些琐碎的日常,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
面端上来,热气腾腾,汤浓面滑。我坐在低矮的小马扎上,听着耳边熟悉的乡音,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有刚下火车拖着行李来找吃食的旅客,有住在附近趿拉着拖鞋下来买菜的老人,还有追逐打闹的孩子。这条鹤壁火车站周边街巷,仿佛自成一个小世界,它不理会站台上火车的汽笛声,只按着自己的节奏,缓慢而坚定地呼吸着。
我常想,火车站像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光鲜,但多少有点千篇一律。而站旁的这些小巷,才是门面后头的客厅,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表情和温度。你在这里能看到生活最本真的样子,没有修饰,也无需伪装。
新旧交织的脉搏
再往深处走,喧嚣声渐渐低了。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墙皮有些斑驳,阳台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偶尔能看到几个老人坐在树下,摇着蒲扇,下着象棋,时光在这里仿佛也慢了下来。但仔细看,巷子角落里,也悄悄开着几家装修别致的咖啡馆和文创小店,崭新的招牌与老旧的墙体形成一种有趣的对照。
这种新与旧的交织,让这条鹤壁火车站小巷子显得更有层次了。它不仅仅是过往旅客解决温饱的歇脚处,也正慢慢融入本地年轻人新的生活内容。也许,这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吧,看似不起眼,却始终保持着更新与流动的活力。
天色渐晚,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我站起身,准备离开。回头望去,那片温暖的灯光,氤氲的热气,和鼎沸的人声,依然在暮色中生动地跳跃着。它就在那里,日复一日,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客,也抚慰着寻常百姓的胃与心。这条鹤壁火车站周边街巷,早已不只是一条普通的巷子,它更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聚散,也承载着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