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大学附近找女生,校内周边寻学生联系方式
北镇大学城的生活圈
昨天路过北镇大学西门的小吃街,烧烤摊的烟火气混着学生们的欢笑声,整条街都热闹得很。我站在奶茶店门口等朋友,忽然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凑过来问路,说是来找同学的,但手机没电联系不上。这种情况在大学周边太常见了,新生刚来报到时更频繁。
其实在北镇大学附近想认识同学挺自然的。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互相借笔记的,篮球场上组队打半场的,还有社团招新时围得水泄不通的展台。上周叁下午,我亲眼看见摄影社团的成员举着单反,在银杏大道上帮新生拍入学纪念照,拍着拍着就聊起相机参数,最后互相加了微信。
说到联系学生的方法,食堂布告栏总贴着各种启事。有找家教的、求合租的,还有英语角活动通知。不过要提醒的是,现在诈骗信息也不少,上次就有人冒充学姐推销打折电话卡,好几个同学被骗了押金。
真正靠谱的还是通过正规渠道。校学生会每周五晚上在活动中心办联谊会,报名处排长队。上学期我参加过一次读书分享会,邻座文学院的女生主动推荐了本小说,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后来还经常交换书单。
现在想想,要在北镇大学周边认识同学,关键是要找到共同话题。不管是食堂里拼桌吃饭时聊起的选修课,还是操场上跑步时随口夸句球鞋,都有可能开启一段友谊。当然啦,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毕竟大家都是同龄人,没必要搞得太复杂。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校门口那家猫咖成了新的社交据点。很多学生抱着笔记本去那里写作业,撸猫的间隙经常自然地聊起来。老板说常客们建了微信群,时不时组织观影活动。这种轻松的氛围,反而比刻意的搭讪更让人舒服。
其实大学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刻意去找联系方式反而找不到,但参加两次社团活动,或者经常去图书馆同一个区域自习,自然而然就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我大一时在选修课上认识的哥们,现在毕业五年了还在联系。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教超旁边的公告板最近更新了二维码,扫进去是各院系的迎新群。这种官方渠道确实方便,刚录取的新生还没入学就能找到组织。群里经常分享选课攻略、食堂测评,偶尔还有人组织羽毛球局。
其实无论用什么方式,在北镇大学周边认识同学都不算难事。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参加些感兴趣的活动,或许下次你在操场跑步时,就会有人来问要不要一起打羽毛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