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火车站300一次,凤城车站叁百一趟
那天我在凤城火车站门口等人,耳边忽然飘来一句话:“凤城火车站300一次。”转头看去,是一位大叔在问出租车司机价钱。
司机摆摆手:“去不了,那段路正施工呢。”他指了指旁边的公交站,“坐专线车吧,凤城车站叁百一趟,直达高速路口。”
价格背后的故事
我忍不住好奇,凑过去打听。原来这“叁百一趟”说的是新开通的跨城快线,专跑凤城到邻市的定制班车。说来也巧,正聊着,那辆白色大巴就缓缓进站了。车子崭新锃亮,座椅看着挺舒服。
售票员探出头招呼:“马上发车,还有两个空位!”刚才问价的大叔犹豫了一下,还是提着行李上去了。我看了眼时间,离朋友到来还有半小时,索性在站台的长椅上坐下,观察起这条新线路的运营情况。
十分钟里,前后来了叁拨人问这个班车。有个背着工具包的老师傅直接掏出叁百块:“这钱花得值,省得转四趟公交。”他告诉我,之前在两地往返要大半天,现在能省下叁个小时。
车站工作人员闲下来时和我唠了几句。他说这个定价是仔细算过的,比拼车便宜,比打车稳定,正好填上了交通网络的空白点。看来,这“凤城车站叁百一趟”不只是个价格标签,更像是对出行需求的精准回应。
望着站台上络绎不绝的乘客,我突然想到,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数字,表面看是个价钱,背地里却牵连着许多人的日常。就像那位老师傅,省下的时间能多接两个活;像带孩子的妈妈,不用再拖着行李折腾。
发车的铃声响了,白色大巴缓缓驶出站台。玻璃窗后,那位大叔靠窗坐着,已经闭目养神。不知道他这趟“凤城火车站300一次”的行程,会带来怎样的故事。或许明天这个时候,他又会出现在这里,继续这段熟悉的旅程。
朋友终于到了,我起身拍拍衣服。离开时又回头看了眼站台,新的乘客正在排队。那条醒目的“凤城车站叁百一趟”的横幅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是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