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火车站小巷子,河池车站小胡同

发布时间:2025-11-05 11:28:59 来源:原创内容

河池火车站旁边那条小巷子,我打从记事起就认识了。每次从车站出来,拖着行李往右一拐,喧闹声就像被瞬间按了静音键。这里和站前广场完全是两个世界——广场上永远挤着行色匆匆的旅客,而巷子里的时光却慢得像是老式挂钟,滴答声都拖着长长的尾音。

巷口修鞋的老陈在这儿摆了叁十年摊。他总说:“车站广场那是河池的脸面,咱这巷子才是河池的里子。”这话真不假。青石板路面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的青苔一层迭一层,像极了老人脸上的皱纹。最妙的是巷子里的气味,刚下火车的人都能闻出来——先是车站飘来的泡面味,接着是巷口炸油条的焦香,再往里走,老房子木料的气味混着谁家炖肉的香气,各种味道缠在一起,成了这条小巷特有的气息。

巷子里的旧时光

往里走个十来米,就能看见李阿姨开的小卖部。绿色的木头柜台还是上世纪的模样,玻璃罐里装着花花绿绿的糖果。她家柜台边总摆着几张塑料凳,等车的旅客常在这儿歇脚。有个北方来的小伙子第一次进来就乐了:“阿姨您这儿像极了我们老家的供销社。”李阿姨一边找零钱一边笑:“急什么呀,车还有四十分钟才开呢,坐下喝口水呗。”

巷子中段有棵大榕树,树荫能罩住半条巷。下午经过时,总能看见几个老人坐在树下下棋。他们在这住了大半辈子,见证了河池火车站从两间平房变成现在气派的模样。“以前哪有这么多人啊,”王大爷捏着棋子,眼睛还盯着棋盘,“现在连外国人都往这巷子里钻,举着手机到处拍。”可不是嘛,这条河池火车站小巷子不知什么时候成了游客打卡的地方。

要说最让我惦记的,还是巷尾那家米粉店。老板娘总是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灶台上的汤锅永远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她家的配料台摆着七八个搪瓷盆,酸豆角、炸黄豆、酸笋什么的。熟客都知道要加一勺她自制的辣酱,那味道,别处真吃不着。

新与旧之间

去年听说河池车站小胡同要改造,我心里咯噔一下。再回来时,巷子确实变样了——青石板换成了新的,墙也粉刷过,还挂了些装饰灯笼。乍一看是漂亮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听见李阿姨小卖部里传来的笑声,闻见米粉店飘出的熟悉香味,我才松了口气。原来巷子的魂儿还在,只是换了件新衣裳。

现在每次从火车站出来,我依然会绕进这条河池车站小胡同。站在巷口往里望,能同时看见拖着行李箱的游客和摇着蒲扇的老街坊。新开的奶茶店隔壁,修鞋的老陈还在那里,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敲打声和叁十年前一模一样。这种新老交织的景象,反倒让巷子更有味道了。

傍晚时分,巷子里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暖黄色的光从各家窗户透出来,把石板路照得朦朦胧胧。车站的广播声隐约可闻,与巷子里的炒菜声、电视声、孩子的笑闹声混在一起。这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匆忙赶路时,还愿意拐进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在这里,你能同时听见城市的脉搏和生活的呼吸。

巷子深处传来火车鸣笛的声音,又一趟列车进站了。新的旅客即将涌出站台,而这条小巷依然安静地等在那里,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每个路过的人轻轻点头。或许有一天,这些青石板路会被磨得更光滑,墙上的藤蔓会爬得更高,但属于河池火车站小巷子的故事,一定会继续讲下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