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100米内学生约,附近学子相约相聚
这两天刷手机,总能看到“荆州100米内学生约,附近学子相约相聚”这个标题。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时我还愣了一下,心想现在年轻人找玩伴都这么精准了吗?连距离都卡在百米之内。这让我想起自己刚来荆州读书那会儿,可没这么方便。
那是九月初,天气还热得很。我拖着行李箱站在校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生面孔,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发慌。正琢磨着去哪买日用品,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汗津津的脸上堆着笑:“同学,看你这大包小包的,也是新生吧?我知道前面拐角有家超市,东西全还便宜,要不一块去?”后来我才知道,他就住我隔壁宿舍楼,直线距离可能还真不超过一百米。
百米内的缘分
说来也挺有意思,在大学里跟你最熟的,往往不是同班同学,而是那些住在你百米之内的人。我们这栋宿舍楼呈“回”字形,中间围出个小广场。每天傍晚,那里就热闹起来。有抱着吉他练和弦的,有凑在一起打王的,还有像我们这样,纯粹就是搬个凳子闲聊天。
记得有个周五晚上,快十一点了,我饿得不行,在群里发了句:“有没有人也饿了?求拼单点烧烤。”没想到瞬间炸出五六条回复。最逗的是斜对门的小王,直接发来语音:“我连外卖软件都打开了,就等你们这句话!”那天晚上,我们七八个人愣是在宿舍楼下的石桌边,就着楼道里透出的灯光,把叁十多串烧烤消灭得干干净净。送外卖的大叔都乐了:“你们这栋楼的学生,可真会找伴儿。”
这种“百米内的约定”特别方便。想打球了,在阳台喊一嗓子就能凑够人;考前复习,走两步就能找到学霸请教;就连下雨天没带伞,都能在群里找个顺路的同学一起撑回去。这种便利,大概是大学生活独有的福利吧。
不过最近我发现了新玩法。上周六下午,我在学校论坛看到个活动预告,说是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有读书分享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溜达过去了。到那儿才发现,组织者居然是我们楼下经常碰面的那个文艺社学长。他看见我也挺意外,笑着递过一本诗集:“来得正好,下个轮到你分享?”那天下午,阳光透过香樟树叶洒下来,我们十几个陌生人因为住在附近而相聚,听着彼此推荐的书,聊着各自的见解,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现在想想,“荆州100米内学生约”这个说法,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社交距离的新理解。在这么大的校园里,百米是个恰到好处的范围——既不会太远让人懒得动,又保留了恰到好处的私人空间。而且这种约定特别随性,今天约着去食堂,明天约着去跑步,后天可能就约着去市区逛街了。
前两天路过布告栏,看到上面贴满了各种邀约纸条:“求组团去荆州博物馆”、“周末古城墙徒步缺两人”、“寻找乒乓球搭子”……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我突然觉得,这座千年古城因为有了这些年轻的身影,显得格外有生机。而那句“附近学子相约相聚”,不正是我们大学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吗?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昨天隔壁寝室的老李在群里发:“明天早上七点图书馆排队占座,现有叁人,还差两个!”我几乎是秒回:“加我一个!”这种不用多说的默契,大概就是百米之内才有的特权吧。不知道下学期还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人,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