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带娃
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个挺新鲜的事儿:“瑞昌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底下还贴着另一张纸条,写着“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带娃”。两张并排贴着,挺有意思的。
我盯着看了半天,心里琢磨着这事儿。现在的初中生都开始这么接活儿了?说是家教吧,又带着点帮看孩子的意思。正好邻居李姐路过,我就拉着她聊起来。她一拍大腿:“哎哟你可算问着了,我家闺女就找过这样的!”
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李姐说,刚开始她也犯嘀咕,初中生能教啥?后来发现,人家教的不是课本知识,更像是陪读加陪玩。那孩子来了也不摆老师架子,就陪着写作业,不会的题给讲讲。写完作业还能陪着下下棋、做做手工。她闺女现在每周都盼着这个“小老师”来。
我自己也好奇,找了个周末去看了看。还真别说,小区花园里就有一对。那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正耐心地教个小男孩折纸飞机。俩人玩得挺开心,那家的妈妈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边看手机边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表情挺放松。
这种“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带娃”的模式,看起来挺受双职工家庭欢迎的。价格比正经家教便宜一半还多,又能解决放学后那两叁个小时的看护问题。关键是孩子们似乎更愿意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相处,没啥代沟。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放心。楼下王阿姨就说,她可不敢把孙子交给半大孩子带,“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能管得好别人?”这话也不是没道理,毕竟初中生自己还处在需要被照看的年纪。
我和几个用过这种服务的家长聊了聊,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点——会先试一次,在旁边观察。确定孩子喜欢,而且那个初中生确实有责任心,才会长期约。有个家长说得实在:“其实就是找个靠谱的大孩子陪着,总比孩子自己在家强。”
再说说这些初中生。他们接这种活儿,倒不纯粹为了挣钱。有个叫小雨的女孩告诉我,她是因为喜欢小孩,而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复习功课。“比发传单轻松,还能锻炼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她说这话时,眼神里透着股小大人的认真劲儿。
这种“瑞昌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现象,说到底反映了现在家长们的现实需求。放学早,下班晚,中间这段时间成了真空地带。请全职保姆太贵,放托管班孩子又不乐意。这些初中生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价格也是个关键因素。五十块钱一小时,比大学生家教便宜,比专业机构更实惠。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个价位能承受得起,而且一周两叁次,负担不算重。
当然啦,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见过配合得很好的,也听说过不太愉快的例子。有个家长抱怨,约来的初中生光顾着自己玩手机,没怎么管孩子。所以选择的时候还得擦亮眼睛,不能光看价格便宜。
现在这种“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带娃”的服务好像越来越普遍了。我在好几个小区的公告栏都见过类似的信息。有的初中生还会在纸条上写明自己的特长,比如会画画、会弹琴什么的,这也是增加竞争力的好办法。
说到底,这算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然产物吧。有需求就有供给,家长需要人看孩子,初中生想赚点零花钱还想积累社会经验,两边一拍即合。只要双方都把 expectations 摆在明面上,提前说清楚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种模式还挺接地气的。
那天在小区又遇到李姐,她笑着说现在她闺女成绩没提高多少,但折纸水平倒是突飞猛进。不过看她那高兴的样子,似乎也不太在意这个。“孩子开心就行,而且有人陪着写作业,我省心多了。”她这么说道。
看来啊,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最初我看到“瑞昌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这个标题时,还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现在慢慢理解了,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是孩子们之间的相互陪伴,也是初中生们踏出社会第一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