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临近站点后街200元一次
这几天路过武穴火车站,总能看见些拖着行李箱的人在巷口张望。那条小巷子夹在两栋旧楼中间,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巷子深处的老茶馆飘出茉莉香,和旁边小吃店的油烟味混在一起。
巷尾有家裁缝铺,老板娘踩着缝纫机和我闲聊:"前两天还有个外地人问我,是不是真像网上说的那样...你猜怎么着?人家拿着手机给我看,标题写着'武穴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把我给逗乐了。"她手里的针线不停,"其实人家找的是巷子口王师傅的推拿馆,祖传的手艺,专治肩颈酸痛。"
巷子里的生意经
王师傅的店面不大,门口挂着泛黄的价目表。我问起那个传闻,他边揉着客人的肩膀边笑:"都是拉箱子的旅客传开的。坐七八小时火车,花200块松快松快,这价钱在车站周边真不算贵。"说着加重了力道,客人疼得龇牙却连连说舒服。隔壁修理铺的老陈插话:"我们这片儿都这个价,修鞋补包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往巷子深处走,发现确实如此。剃头摊子二十,配钥匙十块,连卖藕粉的大姐都坚持五块一碗十年没涨价。倒是新开的奶茶店要十八一杯,成了整条巷子最奢侈的消费。可能这就是市井生活的默契,守着老百姓能承受的底线。
在巷口遇到刚下火车的年轻人,他盯着手机导航挠头:"不是说临近站点后街200元一次么?"我给他指了王师傅的店面,他恍然大悟:"原来是指推拿啊!"我们都笑了。这条巷子像藏着很多这样的误会,等着路过的人亲自来解开。
夕阳西下时,巷子迎来最热闹的时候。放学的小孩在青石板上追逐,下班的人顺路带些熟食回家。橘黄色的灯光从各家店铺溢出来,把"200块钱一次"的传闻融化在炊烟里。或许人们寻找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服务,而是这种触手可及的烟火气。
巷子尽头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在下棋。我听见他们说,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年纪还大,见证过绿皮火车的时代,如今又要面对这些新奇的传闻。但不管外界怎么传说,这里的日子依旧按自己的节奏过着,就像王师傅贴在新价目表旁的手写字条:手艺不老,价钱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