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二维码约茶飞虫,桐乡扫码品茶微信
这几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桐乡茶馆的推广,扫个二维码就能预约喝茶,倒是挺新鲜的。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桐乡二维码约茶飞虫”这个说法时,我还琢磨着现在连喝茶都这么高科技了吗?
上周末正好在桐乡凤鸣路附近办事,路过一家装修雅致的茶室,木招牌上就印着显眼的二维码。我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要不说人的习惯真有意思,明明推门就能进去,偏偏想试试那个二维码。掏出手机扫完码,界面直接跳转到店家微信,菜单、价位、预约时间一目了然。掌柜的很快通过好友申请,发了段语音:“新客送茶点,现在二楼临窗还有位置。”
指尖上的茶香
顺着木楼梯上去,青瓷茶具早已在榆木茶桌上摆好。穿着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温杯,见我自己扫二维码预约的,笑着说了句:“现在十个人里得有六七个这么约茶。”她顺手把手机架在茶盘边,“连老茶客都学会提前微信留位置了,说是省得白跑。”
温热的龙井在杯中舒展时,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茶楼的光景。那时候订座得特意跑一趟,要不就靠茶馆门口那块永远写满粉笔字的小黑板。现在桐乡这地方,连巷子深处的夫妻店都在玻璃门上贴着微信二维码。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边扫码边和人视频:“对,就这个店,你直接加老板微信订位置。”
窗外飘着细雨,茶室里却格外热闹。隔壁桌几个年轻人显然是通过桐乡扫码品茶微信约着碰面的,手机在桌上亮着相同的聊天界面。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晃了晃手机:“我把这家店二维码发群里了,下回你们直接扫。”
当老传统遇见新方式
结账时发现连买单都能扫码,掌柜的却特意走过来提醒:“其实我们更愿意客人现场点茶。”他指着墙上新到的武夷山岩茶,“手机里看千遍,不如亲自闻闻茶香。”这话说得在理,科技再方便,终究代替不了推门时铃铛响起的亲切感。
现在很多桐乡茶馆都在用二维码约茶,连乌镇景区的老茶楼也跟上这波潮流。不过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越是讲究的传统茶馆,越会在扫码之后安排茶艺师亲自沟通。就像我常去的那家,虽然也做桐乡扫码品茶微信预约,但老板坚持要给每位扫码的客人发段手写温度的欢迎语。
回家路上刷朋友圈,又看见新的桐乡二维码约茶飞虫推广。想起茶艺师说的那句话:“工具是新的,茶是老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不能丢。”或许这就是科技与生活最舒服的相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