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元
最近在本地家长群里,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樟树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刚看到这个消息时,我还以为是哪个孩子不小心乱花钱被家长抓包了。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有初中生提供付费陪聊服务,叁小时收费五百块。
说实话,第一反应是这孩子也太敢要价了吧?但转念一想,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我邻居家上初叁的小雯就是其中一个提供服务的孩子。她妈妈一开始也气得不行,后来发现小雯的"客户"都是同龄人,话题从作业难题到家庭矛盾,甚至还有青春期的小秘密。
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小雯告诉我,有个初二男生连续两周都找她聊天。那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说这500块钱是他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但能有人认真听他说说话,比什么都值。"小雯说这话时,语气特别认真。
想想也是,现在的中学生压力太大了。学校里的竞争,家里的期望,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有时候跟老师说怕被批评,跟父母说又嫌他们不理解。反倒是同龄人之间,更能懂得彼此的困扰。
不过这个价位确实让人咋舌。按小时算下来,比很多大学生家教的收费还高。但奇怪的是,愿意掏这个钱的学生还真不少。据说在樟树中学,这样的学生通话服务已经成了一个小圈子的秘密。
不只是聊天那么简单
我让儿子去打听了一下,发现这些提供服务的同学都不是随便聊天的。有个高二的学长甚至整理了"谈话提纲",包括如何化解焦虑、怎样处理同学矛盾等主题。这哪是闲聊啊,简直成了心灵疏导。
小雯的妈妈现在态度也变了。她说发现女儿为了做好这个"工作",主动去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连说话方式都成熟了不少。"虽然收钱这件事听起来不太舒服,但看到孩子这么认真对待,我也在反思。"
不过问题也来了:为什么孩子们宁愿花钱找陌生人聊天,也不愿跟身边的人倾诉?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每个大人深思。
有位班主任私下跟我说,现在的中学生比我们想象中孤独。虽然身边都是同学,但真正能交心的没几个。竞争压力让同学关系变得复杂,而家长们又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上。
就在上周,我听说有家长想要制止这种行为,觉得这是在助长不良风气。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既然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倾诉渠道,为什么不能让它规范地存在呢?
这件事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有什么烦恼就跟好朋友在操场上溜达着说。现在想想,那时候能随时找到听你说话的人,真是种幸福。
或许,"樟树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个现象,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我们忙着给孩子报补习班、买参考书的时候,是不是忘了给他们留一个说心里话的空间?
看着孩子们自发形成的这个"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元"的小市场,我在想,也许我们大人们该做的不是急着否定,而是试着去理解。毕竟,能让孩子愿意花500块钱去寻求的,往往正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缺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