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找大活的地方,上虞就近找活干的位置
最近和几个老同学喝酒,听他们念叨最多的就是工作的事儿。有人在开发区厂子里干了叁五年,工资像塘里的水,不涨也不退;有人刚从外地回来,揣着简历满街转,愣是没找着合适的门路。大家灌下半杯啤酒,不约而同地问:咱们上虞找大活的地方,到底在哪儿呢?
这话听着糙,理却不糙。所谓"大活",不是单指搬砖扛包的力气活,而是稳定、有前景、能让一家人过得体面的正经工作。上虞这地方有意思,城北开发区厂房连片,城南老街巷铺面林立,机会就像梅雨时节的水汽,明明空气里都是,伸手去接却只有湿漉漉一手心。
城北那片厂房
上周二,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往城北开发区转悠。七点半刚过,友邦电器的厂门口已经排起长队,电动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门卫老张是我远房表哥,他指着人流说:"这些多是老员工,新来的想进厂,得有熟人介绍,或者赶上扩产招人。"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找工作这事儿,还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
继续往西走,卧龙集团的大门气派得很,但门口招聘栏空着。旁边小卖部老板娘一边理货一边搭话:"他们招技术员要大专文凭,普工要叁十五岁以下。你这样的..."她上下打量我,"怕是只能等季节性招工了。"我苦笑着买瓶水,心想这上虞就近找活干的位置,明明就在眼前,却像隔着层毛玻璃。
老街巷里的生机
转身钻进老城区,景象完全不同。胜利路上的奶茶店贴着招工启事,月薪叁千五;新建路上的装修公司要找项目经理,要求"能吃苦、会沟通";就连小区门口的菜鸟驿站都在招兼职,时间是下午四点至八点。这些零散的机会像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倒是给急着用钱的人解了燃眉之急。
在文化桥头遇见初中同学小王,他刚盘下个小门面做门窗定制。"别总盯着大厂,"他递过来一根烟,"咱上虞找大活的地方,未必都在开发区。我会点手艺,老婆管账,虽然发不了大财,但养家糊口没问题。"他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老顾客介绍的新生意。
这话让我琢磨了很久。或许我们太执着于"找活干"这个动作,反而忽略了身边的机会。开发区的工作稳定,但门槛高;老街巷的活计零散,却容易上手。关键是要弄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牌——是年轻力壮,是手艺在身,还是人脉广布。
昨天路过城西的别游小镇,意外发现这里热闹得很。游戏公司、文创团队、直播机构,年轻人进进出出。门口展板上写着招聘游戏测试员,不限学历,只要对游戏有热情。这让我想起邻居家的孩子,去年还在家待业,今年已经在这里做视频剪辑,听说月入过万了。
回家路上经过曹娥江,看着夕阳下的江面,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上虞找大活的地方从来都在,只是它们会变样子——从前是国营厂,后来是开发区,现在可能是写字楼,也可能是某个手机础辫辫。就像江水,表面波澜不惊,底下早已换了流向。
手机震动了一下,之前联系的装修公司老板发来消息,问明天能不能去面试监理。我站在江边回了句"好的",把"上虞就近找活干的位置"这几个字在心里默念一遍。或许答案不在某个具体的地点,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换个思路,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