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黄石蚕蚕扫码约伴150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有人发了个“黄石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的图片,底下评论区直接炸锅了。说真的,第一眼看到这串文字我也有点懵,这到底是个啥操作?
正好上周和老同学吃饭聊到这个,他笑着把手机推过来:“你看看这个‘黄石蚕蚕扫码约伴150’,现在年轻人玩得可真花。”我盯着那个黑白相间的二维码看了半天,心里直犯嘀咕——扫吧,怕有啥猫腻;不扫吧,又按捺不住那点好奇心。
那次冲动的扫码经历
周末闲着没事,我还是没忍住扫了那个黄石蚕蚕二维码。手机界面跳转的瞬间,心里咯噔一下,结果发现是个本地吃喝玩乐的群组。群主很快发来消息:“周末组团去仙岛湖烧烤,人均刚好150,要一起来吗?”这倒让我挺意外的,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后来在群里混熟了才知道,原来这种“叫小妹”只是个调侃的说法,其实就是找玩伴的意思。现在很多像黄石这样的叁线城市,年轻人都在用这种方式组局。毕竟大家工作都忙,线下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不多,这种接地气的约伴方式反而挺受欢迎。
不过要提醒的是,扫码时还真得留个心眼。有个群友就说过,他遇到过要提前交押金的,结果到地方发现根本没人。所以现在我们都习惯先看组织者的信用记录,确认是经常组织活动的老手才参加。
上个月通过黄石蚕蚕扫码约伴150参加了一次徒步,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有个在银行工作的小伙子说,他通过这种活动找到了现在的羽毛球搭子,每周固定打两次球。还有个开奶茶店的小姑娘,店里的新品试喝活动都是在这些群里组织的。
这种地方特色的社交方式,倒是让我想起十年前刚有蚕蚕那会儿,加同城聊天室的热闹劲儿。现在虽然形式变了,但那种想认识新朋友的心情还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实在,直接标明“150”,把费用说得清清楚楚,免得互相猜来猜去。
前两天又看到有人在转新的二维码,这次写的是“周末农家乐拼车”。我顺手保存图片,想着说不定哪天能用上。这种带着地方特色的社交网络,虽然看上去土土的,但确实解决了不少人实际的社交需求。毕竟在黄石这样的小城,能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确实是件挺难得的事。
要是你在别的城市看到类似的二维码,不妨也多点理解。可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交密码,就像黄石人用蚕蚕二维码约伴这样,看似简单直白,背后都是真实的生活需求。下次再看到“叫小妹”这样的字眼,大概就能会心一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