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品茶教室工作坊,茶艺研习体验活动
走进这间藏在连云港老街一隅的茶室,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雅的香气。几位穿着棉麻衣服的学员正围坐在长桌前,看着老师手里的白瓷盖碗出神。穿堂风轻轻吹过,挂在窗边的风铃叮当作响,让人不自觉就放松了下来。
李老师是这里的茶艺师,她正在演示如何冲泡凤凰单丛。“水温很关键哦,”她边说边将热水缓缓注入盖碗,“九十度左右最合适,太高了会把茶叶烫坏。”她边说边轻轻摇晃手中的公道杯,琥珀色的茶汤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汤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以前泡茶就是把茶叶往杯子里一扔,开水一冲就完事了。直到参加了连云港品茶教室工作坊,才知道原来泡茶有这么多讲究。就拿最简单的注水来说,老师教我们要沿着盖碗边缘慢慢绕圈,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均匀受热。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自己做起来才发现手总是不听使唤。
坐在我旁边的王姐是第叁次来参加茶艺研习体验活动了。她笑着说,第一次来的时候,她连盖碗都拿不稳,现在居然能教新来的学员了。“泡茶这件事啊,急不得。”她边说边给我看她泡的茶,茶汤清澈透亮,香气扑鼻。
李老师说,很多人觉得茶道高深莫测,其实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要用心体会,”她拿起一片干茶放在手心,“你看这茶叶,从采摘到制作,经历了多少道工序才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泡茶的时候,就是要让这片叶子重新活过来。”
茶香里的慢时光
说来也怪,自从开始学泡茶,我发现自己变得有耐心多了。以前做什么事都火急火燎的,现在却能安安静静地坐上一个下午,就为了泡好一壶茶。在连云港品茶教室工作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有的人喜欢研究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有的人则对茶具特别着迷。
记得有一次,我们品尝了叁种不同年份的白茶。最新鲜的那款带着青涩的花香,叁年陈的已经变得柔和温润,而五年陈的则转化出了淡淡的药香。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在时间里旅行,每一泡茶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停下来。可是在茶艺研习体验活动中,我看到不少二叁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放下手机,专注地练习注水、出汤。有个小伙子说,这是他一周中最放松的时刻,“在这里,时间好像变慢了。”
茶室里最热闹的时候要数周末的分享会。大家会带上自己收藏的茶叶,互相交流品鉴。上周来了位老茶客,带来了一泡八十年代的普洱茶。那茶汤入口顺滑,回甘持久,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李老师说,喝茶不必过分追求年份和价格,“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杯茶,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不觉,我在这个茶艺研习体验活动已经学习了两个月。现在家里专门置办了一套茶具,周末的时候会叫上朋友来家里喝茶聊天。说来也怪,自从开始认真泡茶,感觉对生活的态度也不一样了。以前总是急匆匆地赶路,现在学会了在忙碌中给自己留一片安静的空间。
窗外又响起了风铃声,新一期的连云港品茶教室工作坊即将开始。如果你也在连云港,不妨来找找这间藏在老街里的茶室。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一杯接一杯的好茶,和一群爱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