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曲靖学生邀约百元活动
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里,总能看到“曲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这样的信息飘过。说实话,第一次瞥见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
正好有个朋友在曲靖的中学旁边开了家小卖部,我顺口就问了这事。他一边整理货架一边摇头:“哎,你可别提了。前几天还有个初中生来我这儿,举着手机问能不能帮忙扫个码,说是参与个百元活动。”他放下手里的饮料箱,压低声音,“我一看那界面就不太对劲,赶紧让孩子拒绝了。你说现在这些人,怎么尽想着打学生的主意?”
百元背后的隐患
我琢磨着这事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所谓的“曲靖学生邀约百元活动”,表面上看着像是给学生们赚零花钱的机会,可仔细一想,这里面水太深了。初中生们正是单纯懵懂的年纪,对社会的复杂性了解不多,一百块钱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诱惑。但天上哪里会掉馅饼?
我邻居家上初二的小杰就有过类似经历。他在群里看到有人发“快速赚零花钱”的广告,兴冲冲地加了对方好友。结果对方先是让他转发一些不明链接,后来又要求他提供家庭住址和学校班级。“幸亏他妈妈及时发现,赶紧制止了,”邻居提起这事还心有余悸,“你说要是真去了,会发生什么事?”
这种事情真的不得不防。现在的孩子零花钱都不少,但面对这种“轻松赚钱”的机会,还是容易心动。我侄女前两天还跟我说,她同学就是因为参加了类似活动,个人信息被套走了,后来老是接到骚扰电话。
家长们的担忧
放学时分,我特意去学校门口转了转,和几个接孩子的家长聊了聊。一提到这个“曲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的现象,家长们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这种事情太让人担心了,”一位穿着蓝色外套的妈妈皱着眉头说,“我现在每天都要提醒孩子,绝对不能相信网上那些陌生人的邀约。”她边说边接过孩子沉甸甸的书包,“别说一百块了,就是给一千块也不能去啊。”
旁边一位爸爸插话道:“关键是得教孩子辨别能力。我跟我家小子说了,正经的兼职哪会找未成年人?更不会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他掏出手机翻看着,“我现在经常检查孩子的社交软件,虽然他知道后不太高兴,但安全第一嘛。”
说实话,听到这些家长的担忧,我深有同感。现在的网络环境太复杂,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有时候都分不清真假。这个所谓的曲靖学生邀约百元活动,听起来挺诱人,可谁能保证背后藏着什么目的?
想想看,如果真的是正规活动,为什么不通过学校或家长来组织?为什么要用这种私下的、隐蔽的方式联系未成年人?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每个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深思。
其实不只是曲靖,很多地方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是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号,有时候是冒充“市场调研”,形式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是在打未成年人的主意。这些组织者往往抓住了孩子们想要独立、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理,用不太高的报酬做诱饵。
我记得前段时间看报道,有个初中生就是因为轻信了类似的邀约,结果被诱导购买了高价产物,最后花掉了攒了好久的压岁钱。等家长发现时,对方早就联系不上了。这种教训,真的不能等到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才后悔。
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我们太过敏感了?也许真的只是普通的兼职机会?但涉及到未成年人,再谨慎都不为过。毕竟,安全这个问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与其事后追悔莫及,不如提前打好预防针。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教师朋友的建议。她说在学校里,他们经常教育学生要警惕网络上的各种“馅饼”,特别是那种要求见面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活动。“我们告诉孩子们,如果真的想参与社会实践,最好通过学校组织的正规渠道。”
这话说得在理。正规的、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从来都是公开透明、有组织有保障的。就像学校经常会组织义卖、社区服务这类活动,既安全又有意义。何必去冒险参与那些来路不明的“百元活动”呢?
夜幕降临,走在曲靖的街道上,看着放学的学生们叁叁两两地走过,我心里不免有些感慨。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各种诱惑,重要的是要学会分辨和拒绝。也许,我们该多花些时间,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把这些道理说给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