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莱阳火车站旁的小巷
站台拐角处的另一个世界
莱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在出站口往右一拐的地方。你要是顺着人流往大路走,肯定发现不了它。得慢下脚步,往那旧围墙的豁口里瞧,才能看见另一番天地。我那天就是等车时间还长,闲着没事,才晃悠了进去。
这和站前广场完全是两个味儿。广场上光秃秃的,太阳晒得人发晕,到处都是急匆匆的旅客和拉客的司机,吵得很。可一钻进这巷子,像是忽然给耳朵塞上了隔音塞,世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空气里有股潮湿的泥土味儿,混着点儿老房子木头的香气,说不上好闻,但挺踏实。
巷子窄窄的,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墙面斑斑驳驳的,露出里头的红砖。几根电线在半空中纠缠着,像一张没梳开的网。有户人家门口坐着个老大爷,穿着白色的汗衫,摇着蒲扇,眯着眼打量我。我冲他笑了笑,他也微微点了点头,就又自顾自地摇扇子去了。这种默契的沉默,让人觉得挺自在。
再往里走,生活气息就更浓了。二楼的窗户伸出来几根竹竿,晾着衣裳,水滴答滴答地落下来,在青石板上溅开一小片深色。一只胖乎乎的橘猫蹲在墙角,懒洋洋地舔着爪子,完全没把我这个生人放在眼里。我这才注意到,脚下踩的不是水泥地,而是些不太规整的石板,缝隙里还钻出几丛倔强的绿草。
声音、气味与记忆
耳朵里传来切菜的“笃笃”声,还有电视里隐约传来的戏曲唱腔。不远处,莱阳火车站旁的小巷入口处,还能听见火车进站的汽笛声,但传到这里,已经变得闷闷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这里的时间流速,仿佛比外面慢了好几拍。
我突然就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那条街,也是这般模样。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出炒菜的油烟香,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高楼,人和人之间,好像也离得更近些。站在这条小巷里,那种久违的、有点粗糙又暖烘烘的感觉,一下子又回来了。
我看见一个阿姨正从一口大缸里捞酸菜,手上沾满了盐粒。她抬起头,很自然地问我:“找谁啊?”我说不找谁,就随便走走。她“哦”了一声,也没多问,又低头忙活自己的事了。在这种地方,你好像既是个外人,又可以被他们平常心地接纳。
巷子深处,有个大叔在修理一辆老式自行车,工具摆了一地。他皱着眉头,这儿敲敲,那儿拧拧,那份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了不得的艺术品。这可跟现在动不动就换新的做法,完全不同。
快走到头的时候,我闻到了一股刚出炉的烧饼香味。顺着味儿望过去,是个小铺子,炉子就支在门口。我没忍住,买了一个。烫得很,一口咬下去,外皮酥脆,里面是椒盐的香味。就这么站在路边吃着,感觉比火车站里包装精美的面包,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等我慢慢悠悠地从另一头绕出来,重新回到车站广场那片晃眼的阳光底下,耳边再次充满喧嚣时,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回头再看看那个不起眼的巷口,它依然静静地待在那里,像个沉默的秘密。这一趟无意间的穿行,没看到什么了不得的风景,心里却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地填满了一下。那辆即将载我离开的火车,似乎也因为这段小小的插曲,变得不那么冰冷和匆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