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合山叁百元的情感故事
小城的傍晚总是来得特别早,五金店老陈拉下卷帘门的时候,天边的云彩还没完全褪去颜色。他习惯性地往老街东头走,那儿有家叫作“春风面馆”的小店,老板娘阿娟总是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
“老样子?”阿娟抬头看见他,手里捞面的动作没停。老陈点点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样一问一答的对话,已经持续了叁年零四个月。
叁百元的故事
去年冬天特别冷,老陈得了重感冒,连着叁天没去面馆。第四天傍晚,阿娟竟提着保温桶找到了五金店。“就知道你不会做饭。”她说着,从桶里倒出还冒着热气的鸡汤面。老陈正要掏钱,阿娟却按住了他的手:“叁百块,等你好了再算。”
后来老陈才知道,那几天阿娟的女儿正在住院,她是在医院厨房借地方煮的面。所谓的叁百块,不过是怕伤他自尊的借口。从那天起,老陈总觉得这叁百块钱像条看不见的线,把他和这个总爱低着头的女人牵在了一起。
面馆的灯光昏黄,照得阿娟侧脸的轮廓特别柔和。老陈看着她收拾隔壁桌的碗筷,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情形。那是五年前的雨天,她撑着把破伞站在店门外问要不要招工,浑身湿透却坚持要把伞放在门外才肯进来。
“今天生意还好?”老陈接过面碗时问。阿娟擦了擦额角的汗:“还成,就是最近面粉又涨价了。”她说这话时眉头微微皱着,老陈心里盘算着明天去批发市场看看,他认识个搞批发的朋友。
有时候老陈会想,这大概就是合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吧——不说破,不承诺,只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端上一碗热汤面。就像阿娟从来不会问他为什么总是一个人,他也不会问她为什么总在深夜对着手机发呆。
夏天的风吹进面馆,带着街角栀子花的香味。阿娟把风扇转向老陈这边,自己用手背抹了抹脖子上的汗。“明天我去进点绿豆,”她说,“煮点绿豆汤放在这儿,天太热了。”
老陈低头吃面,汤里比平时多了几片牛肉。他知道,这是阿娟表达关心的方式。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县城里,很多人都在谈论合山叁百元的情感故事,可真正懂得其中滋味的人,大概都像他们这样,把日子过成了细水长流。
窗外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老陈吃完最后一口面。阿娟正在教新来的小妹怎么擦桌子更省力,声音轻轻的,像夏天的晚风。他掏出钱包,把早就准备好的叁百块钱压在碗底——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用这种方式,还上那碗鸡汤面的情分。
“走啦。”老陈站起身。阿娟点点头,继续擦着灶台。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她才走到桌边,收起那叁张折得整整齐齐的钞票,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