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私人工作室快餐,兰溪私家工作坊简餐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第一次听说兰溪私人工作室快餐是从小区保洁阿姨那里。那天她边拖地边哼着歌,我顺口夸了句心情真好呀,她立刻放下拖把和我唠起来:“姑娘你知道兰溪那边新开的私人工作室不?他家的快餐做得可精细了!”
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我上周叁中午摸到了那个藏在老居民区里的地方。白墙黑瓦的旧式楼房,木门虚掩着,要不是门牌上挂着小小的“私家工作坊”木牌,真会以为走错了人家。
推开那扇木门
刚踏进院子就闻到阵阵饭菜香,不是饭店那种浓烈的香气,而是家里厨房飘出的温暖味道。店主是位系着藏蓝围裙的大姐,她正在玻璃隔断的厨房里翻炒着菜花,灶台上并排摆着五六个小砂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今天有笋干烧肉、清蒸小黄鱼、时令叁鲜...”大姐掀开砂锅盖让我看,“我们这儿就做附近熟客的生意,每天就准备二十来份。”她说话时手上的活儿没停,那把用了多年的铁锅在她手里听话得很。
我要了份招牌套餐,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木桌擦得发亮,能看见淡淡的纹理。对面坐着个穿西装的小伙子,正埋头吃得香。他抬头看见我好奇的眼神,不好意思地笑笑:“在这附近上班,来这吃半个月了,比外卖强多了。”
等我的餐上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米饭晶莹饱满,装在粗陶碗里还冒着热气。笋干烧肉的色泽红亮,肉块切得方正,配着碧绿的葱花。小菜是凉拌马兰头,看着就清爽。尝一口肉,炖得恰到好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那种需要耐心才能熬出来的味道。
价格嘛,比普通快餐贵些,但比商场里的餐厅便宜。关键是这份用心,让人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饭菜,不花哨,但每个细节都到位。
正吃着,又进来几位熟客,他们不用看菜单就直接点了常吃的几样。有个大妈还自带饭盒:“给我家老头也带一份,他就喜欢你做的红烧带鱼。”这种邻里般的熟络,在连锁快餐店是见不到的。
慢工出细活
结账时和店主聊了会儿,才知道她以前在酒店当过大厨,后来想自己做事,就开了这家工作室。“兰溪私人工作室快餐走的是精致路线,”她边说边麻利地收拾桌子,“每天早上去市场挑最新鲜的,回来现做。虽然费工夫,但吃得放心。”
看着她眼里的光,我突然明白了这种私家工作坊存在的意义。在到处都是标准化快餐的今天,还有人坚持着手工制作,保留着食物的本味。这不仅仅是做生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走出工作室,阳光正好。回头看了眼那个不起眼的门牌,心里盘算着明天要不要来试试她家的糖醋排骨。这种藏在巷子深处的美味,就像寻宝一样让人上瘾。你可能需要花点时间寻找,但找到后的那份惊喜,绝对是那些连锁店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