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做大活的地方,日喀则干活好去处

发布时间:2025-11-03 02:18:45 来源:原创内容

要说日喀则做大活的地方,很多刚来的朋友第一反应可能是建筑工地或者农场,其实这里的“大活”藏着不少门道。记得我第一次在日喀则接活儿时,站在上海路和山东路交叉口等着雇主来挑人,天还没全亮,身边已经围满了揣着工具包的藏族汉子。他们教会我,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干活,得先学会和太阳打交道——早上出门要裹厚外套,中午脱得只剩单衣,不然扛水泥袋的时候准中暑。

日喀则干活好去处有个特点:零散的活儿多在老城区巷子里。跟着本地人穿过桑珠孜区的青石板路,能看到很多正在修缮的藏式院落。去年我给扎什伦布寺附近的民宿补墙面,房东递来加了酥油茶的青稞粉,用生硬的普通话说:“慢点搅,石灰和黄土要对半。”这种土法抹墙的手艺,现在很多年轻工人已经不会了。

养活一家人的手艺

在日喀则做装修大工特别有意思,客户往往要求把现代材料和传统工艺掺着用。上周给朗赛林街的甜茶馆铺地砖,老板非要在地暖管上面铺阿嘎土,说是冬天光脚踩着想找回小时候的感觉。我们五个工人轮流用木槌夯了整叁天,隔壁画唐卡的画师看不下去,拎着茶壶过来指点:“你们得唱着打阿嘎的调子,节奏对了才瓷实。”

现在最抢手的要数会做阳光房的师傅。日喀则人特别爱在自家楼顶弄玻璃暖房,冬天晒着太阳剥风干羊肉,比空调房还舒服。不过装钢化玻璃是个技术活,得算准高原紫外线对胶体的影响。去年帮农机公司装采光顶,用的密封胶还是特地从中尼吉隆口岸捎来的,本地买的材料经不住晒,半年准开裂。

这些年日喀则的城市建设快得很,青岛路那边新建的商贸城永远缺熟练工。但老师傅们还是更愿意接私人家的活儿,虽然挣得少点,可主家管吃住不说,完工时还能收到雪白的哈达。有个常年在年楚河边盖房子的四川工头说得实在:“在这地方做活路,心里踏实。”

前两天路过扎德西路,看见新来的打工仔蹲在劳务市场门口等活计,手里转着安全帽的样子让我想起刚来时的自己。其实在日喀则找活干不用太发愁,从帮人搬家具到参与政府修的防洪坝,只要你肯下力气,这座正在长高的城市总会给你留口饭吃。雨季来临前,很多牧区群众会来找人加固房屋,这时候会抹藏式涂料的工人特别吃香,一天能挣平常叁天的钱。

傍晚收工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宗山博物馆对面的台阶上看日落。右边是千年古寺的金顶反着光,左边是新建小区的塔吊在转悠,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外地工人来了就不想走。可能是在这片土地上,每块砖都砌得特别有滋味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