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来宾车站后巷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04 08:34:18 来源:原创内容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叁十年,第一次拐进来宾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那天只是为了躲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巷口和车站广场简直是两个世界。广场上人来人往,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行色匆匆,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列车信息,一切都透着现代交通枢纽特有的那种规整和急躁。可一转身钻进这条巷子,时间好像突然被调慢了。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泛着光,两旁的旧楼房挨得很近,阳台上晾晒的衣服还在滴水,把楼下小店的塑料棚子敲得啪嗒作响。

巷子里的烟火气

雨刚小点儿,巷子就活络起来了。卖糯米饭的大姐掀开蒸笼,白花花的热气呼地窜上来,带着竹子的清香。她一边麻利地包着饭团,一边和隔壁修理铺的王师傅唠家常,说儿子这次月考又退步了。王师傅正埋头修一辆掉了链子的自行车,手上满是油污,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孩子嘛,慢慢来。”

再往里走,有个老大爷坐在自家门槛上拉二胡,咿咿呀呀的调子说不上是什么曲子,但听着特别顺耳。他脚边卧着只花猫,眯着眼睛,尾巴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晃着。我站在那儿听了好一会儿,突然觉得这条小巷子像是城市的另一面——不那么光鲜,却特别真实。

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红白蓝叁色的转筒都褪色了。老师傅正在给一位老主顾修面,热毛巾敷上去,老主顾舒服地叹了口气。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海报,发型时髦的模特对着镜子里真实的街坊们微笑。这景象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爸带我去的那种老式理发店,师傅会边剪头发边和你聊天气,剪完了还要拿着镜子给你照照后脑勺,问你满不满意。

消失的吆喝声

我记得小时候,这种巷子里总会有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敲着竹梆子,拖着长音吆喝。现在很少听到了。巷口倒是有个卖糖油果子的叁轮车,下午四点准时出现,炸得金黄的糯米团子在锅里翻滚,捞起来搁在铁丝架上沥油,那股甜香能飘出老远。

在来宾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转悠,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小细节。五金店的老板把扳手、钳子挂满了一面墙,像某种现代艺术装置;裁缝铺的阿姨踩着老式缝纫机,给邻居改一条裤脚,只收五块钱;几个退了休的老人在树荫下下象棋,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第二天又准时坐回老位置。

我忽然觉得,这条巷子和火车站的关系很微妙——一个急着把人送向远方,一个却安安稳稳地守在原地,看着一代代人从巷口走出去,又从巷口走回来。那些拖着拉杆箱的年轻人,可能就是从这条巷子走向火车站的,而他们过年回家时,第一个认出来的,大概也是这条巷子特有的味道和声音。

天色渐晚,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不是那种刺眼的白光,而是从各家窗户透出来的、暖暖的黄色光晕。炒菜的香味从某扇虚掩的木门里飘出来,是青椒肉丝的味道,让我莫名想起了家的感觉。虽然我住在城东的高层公寓里,但这一刻,我却在这个陌生的巷子里找到了某种熟悉的东西。

离开时,雨已经完全停了。我回头看了一眼这条来宾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它静静地卧在那里,像一个藏着无数故事的老人。火车站广场的霓虹灯把它的巷口映得有些迷离,而深处,依然是那种踏实的、属于日常生活的昏暗。我想我还会再来的,也许下次,我会走进那家理发店,让老师傅给我理个发,顺便听听这条巷子更多的故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