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火车站小巷200元一次,附近胡同相同价位体验
夜幕下的火车站周边
那天路过邹城火车站,夕阳刚好把站前广场染成橘色。我拖着行李箱往西边走,无意间拐进了一条窄巷子。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两侧老房子的墙皮有些斑驳,门口坐着摇扇子的老人。巷口电线杆上贴着几张褪色的纸,走近才看清写着"住宿200元"的字样。
往前走了百来米,发现这样的招牌还真不少。有的直接挂在院门铁栏杆上,有的用粉笔写在叁合板上。有个系着围裙的大姐正在晾衣服,看见我便搭话:"找住处吗?咱这儿便宜,200块住一晚。"她撩起围裙擦擦手,"空调电视都有,比连锁酒店划算多了。"
我顺着巷子继续往里走,拐进旁边更窄的胡同。这里的情况也差不多,几栋自建楼房的窗户都改成了宾馆标间模样。有个穿跨栏背心的大哥正蹲在门口修电动车,他头也不抬地说:"都是这个价,200元一次住宿,长住还能便宜。"
我在胡同口的杂货店买了瓶水,和店主聊起来。他说这些家庭旅馆开了十几年,主要接待赶夜车的旅客。"以前更便宜咧,现在都涨到200块了。"老板边找零钱边说,"不过比起前边那些大酒店,还是实惠很多。"
天色渐暗,巷子里的灯陆续亮起来。我看见有旅客跟着房东走进院落,铁门发出吱呀的声响。二楼某个房间的窗帘被拉开,透出温馨的暖光。这些藏在巷弄里的住宿,确实给预算有限的旅客提供了方便。
在巷子深处,我遇到个常住的租客。他说在这住了小半年,"每个月叁千块,比租小区房灵活"。他指着窗外的火车站方向,"赶早班车特别方便,走十分钟就到候车室"。确实,对于短期停留的人来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很有优势。
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招牌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估计是太久没更换。偶尔能看到空置的房间,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可能随着高铁发展,选择在传统火车站周边停留的旅客在减少吧。
走到巷尾时,闻到谁家在炒辣椒,香味飘了整条胡同。几个孩子追逐着跑过,书包在背后一跳一跳的。这片区域虽然略显老旧,却充满着生活气息。200元一次的住宿,承载着许多过客的临时港湾。
离开时又经过那根电线杆,发现那张"住宿200元"的告示被风吹开一角,在暮色里轻轻晃动。这个价格就像个默契的约定,在这片街区间维持了很多年。或许下次赶早车时,我也会考虑来这里住上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