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品茶教室工作坊,茶艺学习体验活动
推开临沧品茶教室工作坊那扇古朴的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便迎面而来。这味道不像香水那样浓烈,倒像是山间晨雾混着青草的气息,轻轻柔柔地钻进鼻腔。几位早到的学员正围着长条茶案低声交谈,案上铺着靛蓝扎染的棉布,上面整齐摆放着白瓷盖碗和透明的品茗杯。
教我们茶艺的李老师穿着一身苎麻旗袍,笑起来眼角有细细的纹路。“很多人觉得喝茶是件老气横秋的事,”她边说边往茶壶里注水,“其实啊,每片茶叶都有自己的脾气。”热水冲进盖碗的刹那,蜷曲的茶叶舒展开来,像是重新活过来似的。坐在我旁边的大姐忍不住“哇”了一声,这反应把大家都逗笑了。
指尖上的茶香记忆
轮到自己动手时,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里都是学问。光是握壶的姿势就有讲究——太用力了显得僵硬,太轻了又端不稳。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拇指和中指轻扣盖碗边缘,食指微微按住碗盖。可第一泡还是出了洋相,水从碗盖缝隙漏出来,差点烫到手。
“别急,”李老师走过来示范,“手腕要这样转。”她手腕轻轻一旋,茶汤便划出一道琥珀色的弧线,稳稳落入公道杯。这个动作她重复了成千上万遍,却依然像第一次那样专注。我想起城里那些网红奶茶店,伙计摇茶时手臂甩得虎虎生风,倒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
慢慢地,我也能泡出像样的茶汤了。当茶香从指尖蔓延到整个房间,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活在当下”。手机屏幕上的未读消息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倒是想好好品品这杯茶的滋味。
第叁泡茶汤入口时,坐在对面的大叔咂咂嘴:“这和我平时用大杯子闷的还真不一样。”确实,同样的茶叶,用盖碗慢悠悠地一泡一泡释放味道,每泡都有微妙的变化。就像听一首熟悉的歌,这次突然听出了以前没注意的配器细节。
茶艺学习体验活动最打动我的,是发现原来专注做一件事能带来这样的踏实感。当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水温、时间和动作上,心里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反而安静下来了。这大概就是老师说的“茶修”吧——不是多么玄妙的道理,就是认真对待眼前的这杯茶。
临走时,李老师给我们每人包了一小罐当地的普洱茶。“记住今天指尖记得的温度,”她站在门口送我们,“茶从来不只是饮品,它是连接人与土地的媒介。”晚风拂过院里的茶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轻轻的回应。
现在偶尔在家泡茶,还会想起那个充满茶香的下午。盖碗端起时,总会不自觉地放慢动作,仿佛又回到那个有着靛蓝茶席的教室。茶汤在杯中微微晃动,倒映着窗外的天光,也倒映着一段慢下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