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附近人300块钱一晚上,临近人员住宿一晚叁百元
朋友上周来华蓥办事,打电话问我知不知道哪有实惠的住宿。我脱口而出:“华蓥附近人300块钱一晚上,这个价位挺常见的。”他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真的假的?现在还有这个价?”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在景区周边那些小巷子里,藏着不少本地人开的家庭旅馆。白墙青瓦的叁层小楼,推开窗能看见远山轮廓。老板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见人就招呼“住店吗?空调热水都有”。房间确实不大,但素色床单洗得发亮,电视机还是老式凸屏的,反而透着股踏实劲儿。
叁百块能换来什么
你猜叁百块钱除了张床还能有什么?清晨五点传来的鸟鸣算不算?隔壁早餐店炸油条的香气算不算?我上次住的那家,老板娘早上还塞给我两个热乎乎的茶叶蛋。要说缺点嘛,奥颈贵颈确实不太稳,可转头想想——咱们多久没看过不带弹窗的星空了?
有个常跑货运的大哥告诉我,他每个月往返华蓥三四趟,永远住在老街那家“平安旅社”。老板记得他爱住二楼拐角房,枕头要再加个荞麦的。这种 familiarity,连锁酒店给不了。墙上还贴着泛黄的手写价目表,毛笔字迹晕染开,写着“单间:八十元/天”。
现在满大街都是智能酒店,刷脸入住,手机控温。但有时候吧,反而怀念前台大妈扯着嗓子喊“302退房时间到了”的日子。这种临近人员住宿的接地气,就像老棉布衬衫,或许不时髦,但贴身。
当然得提醒一句,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空调制冷可能慢些,隔音效果普普通通。要是遇上旅游旺季,热水要错峰使用。但看着窗外竹影摇晃,听见楼下车铃叮当,突然觉得这些不便,反倒成了市井生活的一部分。
前两天路过从前住过的小旅馆,发现外墙新刷了米黄色涂料。老板正扶着梯子挂灯笼,看见我就笑:“还是老价钱!”暮色里,灯笼晃啊晃的,把“300块钱一晚”的灯牌照得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