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新茶论坛,乌海茶文化交流会新动态
这几天路过乌海市文化艺术中心,总能看到不少提着茶叶罐、说说笑笑往里走的人。不用猜,肯定是乌海新茶论坛又办活动了。说起来这个论坛成立不过两年,却已经成为本地茶友们每月必去的聚会点。
推开玻璃门,茶香就飘过来了。展厅里摆着叁十多张茶席,有人正弯腰往盖碗里注水。穿棉麻褂子的李师傅是我认识的,他举着公道杯朝我点点头:“来得正好,刚泡开一壶滇红。”旁边几个年轻人正围着看茶艺师表演宋代点茶,茶筅击拂的沙沙声里,泡沫渐渐堆出雪白的云朵。
茶香里的新面孔
最让我惊讶的是,今年的乌海茶文化交流会来了不少陌生面孔。坐在角落的短发姑娘小杨告诉我,她是通过短视频知道这个活动的。“刷到茶艺表演的视频,想着离家近就来看看。”她捏着品茗杯有点不好意思,“原来总觉得喝茶是长辈的事,没想到自己一试就喜欢上了。”像她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甚至专门从临河开车过来,就为了尝一口正宗的凤凰单丛。
老茶客王叔一边烫洗茶具一边感慨:“以前总觉得年轻人不爱这个,现在看是他们没找到对的路子。”他掰着手指头数,光是这半年,论坛就组织了茶器鉴赏、茶叶品评、茶山游学七八场活动,“把传统的变成好玩的,年轻人自然就愿意靠近了。”
当沙漠遇见茶汤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得是上周那场“沙漠茶会”。组织者把茶席直接搬到了乌兰布和的沙丘上,傍晚时分,夕阳把沙海染成金黄。大家盘腿坐在羊毛毯上,捧着温热的黑茶,看茶烟袅袅升起,融进沙漠的暮色里。平时在城里喝茶总带着些许匆忙,而此刻,连举杯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这种体验倒是很契合乌海这座城市的性子——坐在沙漠与湖水的交界处,既有北方的豪迈,又不失江南的温润。本地的茶商老陈说,他们正在尝试把本地的沙枣花蜜和外地茶叶做搭配,调出专属乌海的风味。“别人学不来,就像咱们这的乌海湖,沙漠怀里揣着汪清水,走到哪儿都是独一份。”
茶会那天还遇到位特殊客人。从呼伦贝尔来的蒙古族大叔巴特尔,带着自家做的奶茶砖来交流。他用生硬的汉语比划着:“你们喝清茶,我们喝咸茶,但坐在一块儿就有话说。”那天傍晚,汉族的叁才碗和蒙古族的银碗碰在一起,清茶与奶茶的香气在沙漠的风里奇妙地交融。
其实想想,乌海新茶论坛最打动人的,倒不全是茶本身。就像昨天在茶文化交流会上,两位老茶友为“哪种水泡茶最好”争得面红耳赤,一个坚持山泉水,一个力推纯净水。争了半晌突然停下来,互相看看,噗嗤笑了:“管它什么水,喝得开心最重要。”这份透着茶香的烟火气,或许才是让这么多人着迷的原因吧。
临走时看见工作人员在布告栏贴新通知,下个月要办“父亲节专场茶会”。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围在那儿讨论,说要带爸爸来体验现代茶道。茶香还在鼻尖绕着,我想,这论坛像棵慢慢生长的茶树,根扎得深了,新芽自然就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