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品茶评选活动体验
那天路过峨眉山脚下,一块写着“峨眉山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木牌子突然闯进视线。喝茶还搞海选?这组合实在新鲜,我忍不住推开了那扇竹编门。
工作室里茶香袅袅,几位穿着棉麻衫的师傅正围着长条茶桌忙碌。墙上贴着黄底黑字的流程表:“初筛观形色,复评选香气,终试品回甘”。原来这儿的“大选”真是一板一眼地在评选茶叶,跟选秀似的层层把关。
这场评选不简单
负责接待的李师傅给我泡了杯今年的新茶,慢悠悠地说起他们的规矩:“每批茶叶都得过叁关。头一关看长相,叶片要匀整,颜色要鲜润。第二关考香气,干茶香、注水香、杯底香都得达标。”他端起茶杯在鼻尖轻轻一晃,“最后这关最要紧——入口的滋味。”
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小啜一口,茶汤在舌尖转了两圈,果然有种清甜从喉底慢慢泛上来。“这回味够绵长啊!”我脱口而出。李师傅眼角笑出细纹:“懂得品回甘,您也算半个行家了。”
隔壁桌忽然传来一阵赞叹。凑近一看,有位老师傅正在冲泡参赛茶样,那手法如行云流水。热水冲下时,茶叶在盖碗里旋转舒展,像在跳一支安静的舞。
“好茶自己会说话。”老师傅注意到我好奇的目光,“你听这茶叶舒展的声音,再看茶汤的颜色,都是它在告诉你它的故事。”我凝神细看,橙黄的茶汤清亮见底,的确像在诉说峨眉山的云雾与晨露。
在这里待得越久,越觉得这场品茶评选活动体验真有意思。原来评判标准里还有“山场气”这一说——就是茶叶带着生长环境的独特气息。喝一口,仿佛能尝到峨眉山特有的那份清幽。
临别时李师傅送我到门口,夕阳给院子铺了一层金粉。“下个月还要办一场交流赛,有空再来坐坐。”他指着院里新采的茶青,“这些小家伙还要再经历几次蜕变呢。”
回头望望那间工作室,竹帘轻摇,茶香似乎追了出来。这场别开生面的品茶评选活动体验,让我恍然明白——原来每片茶叶都在等待一个懂它的知音,而这场海选,就是它们绽放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