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如何分辨微信附近的人可约,附近的人可约辨别方法
小心那些主动过头的招呼
这事儿吧,得从打招呼开始说。你想啊,正常人在附近的人里打招呼,是不是都带点试探和礼貌?比如“你好”、“在干嘛”或者根据你朋友圈内容找话题。但如果你一上来,就收到那种特别直白,甚至带着暗示的,什么“一个人吗”、“晚上有空吗”,那可得留个心眼了。不是说完全没有性格外向的人,但这种跳过所有步骤,直奔主题的,往往目的性太强。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对方没说两句就开始发一些模糊的风景照,然后暗示自己很无聊,想找人“聊聊”。结果聊了半天,最后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了“约不约”的问题上。这种沟通方式,基本上就把他的意图摆在台面上了。
所以啊,第一个辨别方法,就是看开场白。太热情、太直接、太省略过程的,你心里就要先画上一个问号。这就像去市场买菜,老板要是拼命把菜往你怀里塞,你是不是反而担心这菜不新鲜了?
咱们得明白,真正想交朋友或者正常发展关系的人,是会尊重交流节奏的。
朋友圈里的蛛丝马迹
这点特别重要!一个人的朋友圈,就像他家的窗户,多少能看出点生活痕迹。
你可以留意几种情况。一种是朋友圈干干净净,啥也没有,或者仅叁天可见,而且头像可能还是个网图美女帅哥。这种“空账户”风险就比较高,因为你看不到任何真实的生活片段。
另一种呢,是朋友圈内容特别“华丽”。全是高档场所打卡、豪车方向盘,或者整天晒肌肉、晒奢华生活的。不是说这样一定有问题,但如果内容和他的个人介绍、聊天风格反差巨大,你就得想想了:他这么“完美”的生活,为啥还要在附近的人里找人聊天呢?
最靠谱的,是那些朋友圈有生活气息的。比如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吐槽一下天气、发点家人朋友(打码)的合照、或者晒自己养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这些内容虽然普通,但真实啊。真实,才是安全的第一步。
记住,看朋友圈不是为了窥探隐私,而是为了拼凑出一个更立体的人像,判断对方是不是在经营一个虚假的形象。
聊天中的“狐狸尾巴”
聊天的过程,其实就是双方互相暴露的过程。有些意图,藏得再深,聊着聊着也会露出马脚。
比如,特别着急。刚认识没两天,甚至没几个小时,就急着要见面,而且总是把见面时间往晚上约。你要是推脱说没空,他可能就显得很不耐烦,或者立刻冷淡下来。这种对“见面”本身的急切,远超了对“你”这个人的兴趣。
再比如,话题的导向性。聊任何话题,他都能巧妙地,或者生硬地,引向男女关系、隐私问题,或者不断地打探你的个人居住信息、感情状况。正常的聊天应该是发散性的,天南海北都可以聊,而这种带有强烈导向性的聊天,目的就很不纯粹了。
还有一点,就是索要东西。这个就比较明显了,可能是让你发红包,也可能是暗示你送礼物。无论借口多么冠冕堂皇,什么“测试诚意”、“考验真心”,一旦涉及到金钱和物质,你就应该立刻警觉起来。这已经不是辨别“可约”的问题了,这很可能就是骗局。
聊天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换和情感的流动,如果这个过程充满了算计和单方面的索取,那味道就变了。
见面时的安全弦
就算前面聊得感觉还行,到了见面这一步,也绝对不能放松。这就像是考试的最后一关,必须严格把关。
时间地点你得主动掌握。尽量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里的咖啡馆、快餐店。时间最好安排在白天。第一次见面,绝对不要同意去对方指定的、偏僻的或者私密空间(如碍罢痴包厢、对方家里)。你可以主动提议“齿齿商场那家咖啡不错,要不下午叁点在那儿见?”,看对方反应。如果对方百般推脱,非要按他的来,那这次见面不如取消。
一定要告诉家人或朋友。你去见谁,约在哪儿,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并且保持手机畅通,可以定时跟朋友发个消息报平安。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见面时的感觉也很重要。如果对方本人和微信上的形象差距过大,或者言谈举止让你感到不舒服、有压力,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找个借口提前离开是完全合理且必要的。你的安全感,比所谓的“礼貌”重要一万倍。
说到底,在长葛如何分辨微信附近的人可约,这套辨别方法的核心,就是“存疑”和“求证”。对过分美好的东西存疑,对急于推进的关系存疑;通过观察朋友圈、分析聊天内容、控制见面节奏来求证。多一分小心,就多一分安全。网络社交可以拓宽我们的圈子,但保护好自己,永远是享受这一切乐趣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