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香格里拉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
前几天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一张手写家教广告,白纸黑字写着“香格里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说实话,这个价格让我愣了一下。现在城里大学生家教时薪都涨到一百多了,在香格里拉这样的地方,这个标价显得特别实在。
我按照联系方式找过去,接待我的是个皮肤黝黑的藏族大叔。他搓着粗糙的手掌说,女儿今年初二,数学和英语跟不上。“我们两口子没念过几年书,只能省点钱请个家教”。客厅的旧茶几上摊着孩子的作业本,铅笔字迹工工整-齐,错题旁边用红笔认真订正了叁遍。
藏在作业本里的决心
翻开那本边角磨毛的数学练习册,我突然理解了这个香格里拉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背后的重量。女孩在错题旁密密麻麻写满了解题步骤,最后一行小字标注着“老师说这里要用辅助线”。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摆着《藏汉大词典》,书脊已经开裂,用透明胶带仔细粘过。
孩子妈妈端来酥油茶时轻声说,家里卖了两头牦牛才凑够这学期补课费。“她阿爸每天多接两趟游客,我多做些手工糌粑盒”。阳台上晒着女孩刚洗好的校服,衣领有些发白,但干净得像雪山上的云。
这次经历让我想起城里那些每课时叁百起步的补习机构。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课业压力,可当我们在纠结要不要报1280元的冲刺班时,这个香格里拉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家教费,可能需要全家省下半个月的奶茶钱。不是说便宜就一定好,但这种反差确实让人思考。
最近又听说有个香格里拉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在邻居间传开了。是个高叁学生,趁着周末给初中生补课攒大学学费。他带的叁个孩子期中考试都进了班级前十,最调皮的那个男生英语破天荒及格了。现在找他补课得排队,但他坚持不涨价,说当时说好多少钱就多少钱。
其实算笔账就明白,这种收费连补习机构的叁分之一都不到。可是你看啊,那些穿着褪色校服的孩子,握着短到握不住的铅笔头,作业本正面写完写反面。他们眼里的光,和城里孩子拿到最新款游戏机时的快乐,其实没什么不同。
窗外又开始下雨了,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但我总记得那天家访结束时,女孩送我到门口突然说:“老师,我考上高中后也要当家教,就收四十块。”她眼睛亮晶晶的,像雨后天晴时梅里雪山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