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品茶工作室,武夷山茶艺工作室体验
走进武夷山品茶工作室,一股岩茶的炭火香就飘了过来,像是老朋友在打招呼。木架上的茶罐排得整整齐齐,有个姑娘正在茶席前冲泡水仙,手法轻柔得像在抚琴。她抬头笑笑:"试试今年的正岩肉桂?刚焙好第二轮,香气正往上走呢。"
白瓷盖碗一掀开,果香混着桂皮味就冲了出来。茶汤橙黄透亮,入口那股霸道劲儿,从舌面一直滑到喉咙底。还没回过神呢,回甘就漫上来了——哎,这岩韵来得真是时候。
茶艺师的手作温度
转到武夷山茶艺工作室体验区,茶艺师小陈正在教客人包茶。棉纸窸窸窣窣响着,他边示范边说:"茶要包得松些,留点呼吸的空隙。就像人与人相处,太紧了都难受。"晾在竹匾里的茶青微微卷着边,他说这是"走水还阳",听着像在说生命的轮回。
看他摆开茶具准备冲泡,我忽然觉得这不像在泡茶,倒像在和茶叶对话。水温多少、注水多高、坐杯多久,每个细节都牵着茶叶的神经。他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笨功夫,可我觉得,这慢悠悠的节奏里,藏着现代人最缺的耐心。
工作室角落里堆着些挑拣下来的茶梗。小陈抓了一把扔进陶壶煮着:"别嫌弃,煮透了比什么饮料都甜。"果然,那股带着枣香的茶味,比精心冲泡的还来得直接。这大概就是武夷山品茶工作室最打动人的地方——它们不只是在卖茶,更像在教你怎么和茶相处。
窗外飘起细雨,岩茶在盖碗里慢慢舒展。想起刚才喝的那泡水仙,兰花香还留在齿间。其实在武夷山茶艺工作室体验的哪是茶啊,分明是另一种生活节奏——允许你发会儿呆,允许你笨手笨脚,也允许你把日子过得像茶一样,先苦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