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泄火的小巷子,临湘疏解情绪的小径
临湘泄火的小巷子,临湘疏解情绪的小径
你说“泄火”,我大概能懂。不是那种要掀桌子的冲天怒焰,更像是一种淤积在心口的闷。是工作上受了点窝囊气,是生活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像梅雨天的湿衣服,黏在身上,甩不脱,干不了,让人浑身不得劲。这时候,有人去喝酒,有人去跑步,而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习惯走进那条熟悉的临湘泄火的小巷子。
这条巷子,藏在临湘老城区的怀里,不长,也不宽。青石板的路面被岁月磨得温润,下雨天会泛着幽幽的光。两边的墙壁斑斑驳驳,爬着些顽强的青苔,偶尔有几盆老人家侍弄的月季,探出墙头,开得不管不顾。走进这里,城市的喧嚣就像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了,声音变得柔和,时间也仿佛慢了下来。
巷子口总坐着几位老人,一把蒲扇,一壶浓茶,就能消磨整个下午。他们不怎么说话,就眯着眼看着巷口来往的人。有时我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会抬眼看看我,那眼神里没有好奇,没有打量,只有一种见惯世事的平静。被这样的目光拂过,心里的躁意,好像就被抚平了一点点。是啊,在这么长的岁月面前,我那点烦心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往里走,能闻到各种生活的气味。谁家窗口飘出辣椒炒肉的呛香,带着锅气,直接又热烈;旁边灶上或许正炖着汤,醇厚的香气绵绵地渗出来。还有那家开了几十年的铁匠铺子,早就不打农具了,老师傅偶尔帮邻居们修修补补,风箱呼哧呼哧,锤子叮叮当当,那声音有种奇特的节奏,不刺耳,反而让人心安。这些气味和声音,织成了一张网,网住的是鲜活、扎实的日子。
我常想,这条巷子,它其实是一条临湘疏解情绪的小径。它不言不语,却提供了你需要的一切。你可以漫无目的地走,看墙角的猫伸懒腰,看孩童追逐一个皮球,看一户人家门楣上褪色的春联。你的思绪可以信马由缰,也可以完全放空。在这里,没人会问你为什么皱着眉头,也没人期待你立刻振作。它只是包容着你所有的坏情绪,让它们在市井的烟火气里,慢慢地沉淀,慢慢地消散。
走到巷尾,有一棵很大的樟树,枝叶茂盛,投下好大一片阴凉。树下常有个卖绿豆汤的小摊,瓷碗盛着,清甜解暑。我总会买一碗,就坐在树下的石凳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冰凉的甜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连同那点最后的烦躁,好像也一并被冲刷走了。起身离开时,身上仿佛轻了许多。
走出巷口,重新汇入车水马龙,喇叭声、人声瞬间将我包围。世界还是那个世界,麻烦事一件也不会少。但很奇怪,从那条临湘泄火的小巷子里走过一遭后,我好像多了些力气,也换了副心境。那条看似普通的小径,用它独有的方式,完成了对我情绪的疏导和抚慰。它就在那里,不新不潮,却是我,以及许多临湘人,心中一个安稳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