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老街上叁百元的情缘
醴陵的巷子总是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那天下午我躲在屋檐下躲雨,听见两个老太太摇着蒲扇闲聊:“巷口理发店的老陈,用两百块钱换来一段姻缘哩。”
这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循着她们指的方向,我找到那家藏在巷子深处的理发店。老陈正给人刮脸,泡沫堆得像雪,剃刀在皮肤上游走得又轻又稳。等客人走了,他给我泡了杯茶,茶汤在玻璃杯里浮起袅袅热气。“那是八七年的事了,”他眼睛望着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她来剪头发,我把收的两百块彩礼钱偷偷塞回她包里。”
藏在剪刀下的心意
老陈说那时候理个发才五毛钱,两百块是他攒了两年的积蓄。姑娘家里逼她嫁人,彩礼都收了,她来剪头发时眼泪一直打转。“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就想帮她一把。”他摩挲着那把用了叁十年的剃刀,刀柄已经磨出了铜色。后来姑娘退了彩礼,天天来店里帮忙扫地、洗毛巾。街坊都说老陈傻,可他觉得,有些东西比钱重要。
这让我想起老街东头开绣品店的刘姐。她的故事和老陈的像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价钱变成了叁百块。那是九十年代末,她在老街摆摊卖湘绣,有个小伙子天天来买最便宜的手帕,后来才知道,他是把饭钱省下来,就为了多看她几眼。
“那时候叁百块可是他一个月工资啊,”刘姐穿针引线,绣着一幅牡丹图,“我问他图什么,他说就图每天能跟我说句话。”她停下针线,目光越过窗棂,好像能看见二十年前那个腼腆的年轻人。后来她用这叁百块买了红布,亲手缝了嫁衣。如今她的绣品店成了老街一景,那幅牡丹图绣了拆、拆了绣,永远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这些故事听起来像老电影,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这座小城里。醴陵巷子里的爱情从来不讲究排场,它就藏在老陈退回的两百块彩礼里,藏在刘姐收下的叁百块饭钱里。现在的人总说感情淡了,可也许不是感情变了,是我们忘了感情最初的模样。
雨停了,夕阳从云缝里漏出来,把巷子染成暖黄色。老陈开始收拾工具准备关店,刘姐的绣品店亮起温暖的灯。我走出巷子时想,这两百块钱的爱情也好,叁百元的情缘也罢,说到底都是平凡人在平凡日子里,做出的那一点点不平凡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