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阜新男女共同成长记
那会儿刚入秋,阜新的天儿蓝得透亮,风里带着点凉丝丝的甜味儿。我们这帮男生女生,就在市实验中学的高一叁班碰上了头。你说巧不巧,班主任排座位偏要男女同桌,我和小雨就成了“前后桌邻居”。刚开始那阵子,别提多别扭了——桌子中间非得划条“叁八线”,她的练习本越过界都得拿尺子推回去。
转折发生在校运会上。四乘一百米接力缺个女生 anchor,体育委员急得满操场转圈。平时文文静静的小雨突然举手:“我试试吧。”最后一棒交到她手里时我们队还落后半个身位,就见她扎着的马尾辫像旗子似的在风里扬起来,冲刺时咬紧嘴唇那股劲儿,愣是在终点线前反超了对手。全班男生当时都看呆了,不知谁先带的头,看台上爆出震天响的欢呼。从那以后,教室里的“三八线”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共同成长的那些闪光时刻
高二文理分科,本以为这条刚刚踏出的小径又要分岔。没想到小雨抱着物理笔记来找我:“这道电磁感应题,能给我讲讲吗?”她眼睛亮晶晶的,“我选理科。” 后来我们真成了学习搭档,她帮我梳理古文鉴赏的答题套路,我教她分解受力分析图。有回为了一道磁场偏转题争得面红耳赤,直到下课铃响才发现全班同学都围在我们桌旁看得起劲。
最难忘是备战高考那个春天。每到晚自习课间,男生女生都会默契地聚到走廊透气。不知谁先开始的,大家开始分享家里带的零食——男生从裤兜掏出揉皱的巧克力,女生带来洗得发亮的苹果。就着走廊昏暗的灯光,我们聊未来的大学,也聊阜新即将开通的高铁,说着说着会突然安静下来,听着远处工地传来的打桩声,那声音踏实又充满希望。
拍毕业照那天,摄影师喊“叁二一”时,我们这排男生女生不约而同地朝中间靠了靠。洗出来的照片上,每个人的校服肩膀都紧挨着,笑纹里藏着叁年积攒的默契。现在回想,所谓阜新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的大概是性格脾气,一起的却是成长路上这份相扶相持。
前两天同学会,当年总吵吵的体委和小雨居然在同一家设计公司共事。体委挠着头笑:“要不是当年总和她争论黑板报的版面设计,我现在哪懂什么视觉动线。”小雨在旁边抿嘴乐,顺手把他歪了的领带正了正。你看,这种共同成长记从来不会毕业,它悄悄跟着我们走进更广阔的人生考场。
最近路过母校,听见操场上有班级在练团体操。男生托举时格外小心,女生腾空时眼神特别坚定。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跑道上前,那影子不再是单个的男孩女孩,而是紧紧相连的青春印记。或许每个城市的少年都有这样的故事,但在阜新这片天空下,我们的故事带着煤城特有的质朴与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