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品茶工作室,焦作茗茶工坊
昨天和朋友路过老街转角,突然闻到一阵熟悉的炭火香。抬头一看,"焦作品茶工作室"的木质招牌在梧桐树影里若隐若现。往前几步,隔壁新开的"焦作茗茶工坊"正在举行春日茶会。两家店门对门开着,倒成了这条老街上最特别的风景。
推开工作室的玻璃门,穿亚麻衫的茶艺师正对着电陶炉调整水温。"现焙的凤凰单丛,要试试吗?"她拎起砂铫往盖碗里注水,茶香瞬间蒸腾而起。这里保留着传统炭焙工艺,墙角还堆着龙眼木炭。听说主理人每个月都会亲自去潮汕选茶,回来的路上总带着满行李箱的山场气息。
两个空间,两种温度
工作室里最常见的场景是:有人盯着茶汤颜色看得入神,有人捧着笔记本记录每一泡的滋味变化。而对面工坊却是另一番光景——玻璃壶里的水果茶咕嘟冒泡,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茶宠,背景音里夹杂着奶盖搅拌机的轰鸣。
你说哪个更好?这事儿真说不好。就像雨天该喝熟普还是奶茶,全看心情。上次见到个有意思的客人,先在工作室买了二两岩茶,转头又去工坊带了盒冷泡茶。"工作日提神喝传统的,周末追剧喝调味的。"她笑着晃了晃手里的两个纸袋。
茶桌旁的老茶客抿着茶底念叨:"二十年前哪有这些花样?"但转头看见孙女举着工坊的桃花乌龙朝他笑,眼角的皱纹也跟着舒展开来。或许喝茶这事从来不该有标准答案,就像这两家店,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同一片树叶的无限可能。
暮色渐浓时,工作室亮起暖黄的纸灯笼,工坊的霓虹灯牌也开始闪烁。茶香顺着晚风飘出半条街,仿佛在说:无论你想要安静的茶时光,还是热闹的茶聚会,这片屋檐下总有个位置为你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