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栖霞火车站后巷名称
昨天和老朋友聊天,他忽然问我,知不知道栖霞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我一下子还真被问住了。我在栖霞住了有些年头,火车站没少去,可这“后面小巷子”具体指哪条,叫什么名字,脑子里竟是一片空白。
这种感觉挺奇妙的,对吧?一个我们自以为熟悉的地方,往往藏着最陌生的角落。栖霞火车站每天人来人往,大家行色匆匆,目光都聚焦在出站口、售票厅和广场上,有谁会特意绕到车站背后,去看一眼那条安静的小巷呢?
那条被忽略的小巷
为了满足好奇心,也为了给朋友一个答案,我今天特意去了一趟。绕过气派的站前广场,沿着车站侧面的围墙走,没几步,景象就完全不同了。喧嚣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隔开,眼前出现了一条不宽不窄的巷子。它没有名字吗?我站在巷口,左右张望,希望能找到一块路牌。
巷子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居民楼,墙皮有些斑驳,透着生活的烟火气。几位老人坐在楼下闲聊,一只花猫慵懒地趴在墙角晒太阳。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比火车站前慢了好几拍。我问了一位正提着菜篮子经过的大姐,她笑着用手一指:“这儿啊,没个正经大名,我们老住户都管它叫‘车站后身’,也有人叫它‘平安巷’,图个吉利呗!”
哦,原来如此。这条栖霞火车站后巷名称,竟是这般朴实无华,带着点街坊邻里随口一叫的亲昵。它不像那些被正式命名的大道,承载着某种宏大的意义,它就是它自己——一条服务于日常、存在于生活间隙的小巷。
我顺着巷子往里走,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一家开了多年的五金店,老板正低头修理着什么东西;一个冒着热气的小吃摊,香味能飘出老远;还有一家小小的理发店,老师傅手法熟练,正给一位老主顾剃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店铺,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慰藉着附近居民的寻常日子。
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我们对于“栖霞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这个问题的执着,或许不仅仅是在追问一个地理名称。我们想知道的,是那个隐藏在宏大交通枢纽背后,更真实、更细腻的生活切面。那条小巷,它见证了多少次归来与离别?它听过多少旅人匆忙的脚步声,又存储了多少本地居民柴米油盐的记忆?
站前广场代表着这座城市的门户与速度,而这条没有响亮名号的小巷,则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沉淀。一个向前,一个守后;一个迎接未来,一个安放过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栖霞火车站,缺了谁,似乎都少了一点味道。
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再问你栖霞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你可以告诉他,它可能没有地图上标准的名字,但它有一个活在人们口头上的称呼,和一段沉静而鲜活的生活。答案,或许就在那缕从小吃摊升起的炊烟里,在那位理发师傅的推剪声中,在那只花猫慵懒的凝视里。这比一个冰冷的路牌,要生动得多,也有意思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