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陌陌上怎么知道是做小姐的,普兰陌陌如何判断对方身份
最近和朋友聊天,总有人半开玩笑地问起,在普兰陌陌这类社交软件上,怎么分辨对方是不是从事特殊职业的。这个问题听着有点敏感,但确实不少人心里都犯过嘀咕。今天咱们就随便聊聊这个,不说教不评判,就当是分享一点个人观察。
说实话,刚玩陌陌那会儿,我也挺纳闷的。有些人打招呼的方式特别直接,开口就问“约不约”,或者莫名其妙发来一串数字暗示价格。这种算是比较明显的,但更多时候,情况要复杂得多。
聊天中的蛛丝马迹
咱们普通人聊天,总得先互相了解吧?聊聊兴趣爱好、工作生活什么的。但有的人不一样,聊不了几句就开始往敏感话题上引。比如刻意强调自己“很开放”,或者暗示“晚上很无聊”。更明显的是,会主动询问你的经济状况,或者直接谈起“报酬”、“礼物”这些字眼。这种对话节奏,和正常交朋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这么个情况。对方资料写着“自由职业”,照片看起来也挺正常。可刚聊了十分钟,就开始说什么“一个人住很寂寞”、“要是有人陪就好了”。朋友起初还挺热心,建议她可以参加些兴趣小组,结果对方直接回了句:“你来找我玩嘛,不会让你白来的。”这话一说,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
个人资料里的学问
仔细看看个人主页也能发现些端倪。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但有些特征确实值得注意。比如照片风格特别暴露、挑逗的;个性签名写得很暧昧,像“懂得来”、“有偿陪伴”这种;还有的会把微信号直接写在介绍里,让你转到其他平台聊。
不过话说回来,单凭这些就下结论也太武断了。我认识个姑娘就是做模特的,照片拍得比较性感,结果老是被人误会,气得她把软件都卸载了。所以啊,这事儿真不能光看表面。
最靠谱的判断方法,还是在日常互动中感受。正常人聊天,话题总是很分散的,今天聊电影,明天聊美食,不会总绕着那点事打转。而且交朋友讲究个循序渐进,哪有刚认识就急着见面的?要是对方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谈话内容总是导向某些特定方向,那确实该多个心眼了。
其实在普兰陌陌这样的平台,大多数人都是真心想交朋友的。咱们既不能疑神疑鬼,把谁都往坏了想,也不能太天真,对明显不对劲的信号视而不见。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觉得某个对话让你不舒服,或者对方的言行让你起疑,那保持距离总是没错的。
社交软件就是个工具,关键看怎么用。咱们普通用户,睁大眼睛、保护好自己总是没错的。毕竟网络是虚拟的,但遇到的人和信息却是真实的。多一分谨慎,少一分冲动,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社交软件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