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大庆夜晚十点小巷仍在吗
那天晚上快十点,朋友突然在微信上问我知不知道大庆晚上十点后哪儿能找到还开着的小吃摊。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几秒,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居然是——这年头,大庆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怪。但你要是经常在大庆溜达就会明白,随着城市越来越亮堂,很多老街道都变了模样。去年常去的那个烤串摊子,今年再去发现整条巷子都装上了明晃晃的路灯,连墙根儿那棵歪脖子树的影子都给照没了。
路灯下的变化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大概五六年前吧,我总爱在晚饭后溜达到东风新村那片的老巷子里。那会儿巷子两边都是些矮房子,晚上九点过后就特别安静,只能听见自己踩在石板路上的脚步声。偶尔能从某扇虚掩的木门里漏出点儿电视声,或是闻到不知谁家还在炒菜的香味儿。现在倒好,那片巷子拓宽成了双向车道,装了叁排路灯,亮得跟白天似的。去年路过时还看见路边划了整齐的停车位,确实挺方便,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前几天特意在九点五十出门转了转。让我意外的是,在萨尔图区那边还真找到几条保留着些许旧模样的小巷。虽说也装了新式太阳能路灯,但灯光是暖黄色的,不那么刺眼。巷子口有个大娘正慢悠悠地收着晾衣绳,旁边杂货店的卷帘门已经拉下一半,老板却还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摇着蒲扇。我上前搭话,问这么晚还不完全打烊啊。他笑着说,总有晚归的邻居要买包烟或瓶酱油的,多待会儿没事。
走着走着,我忽然琢磨起那个问题——大庆夜晚十点小巷仍在吗?这些巷子确实还在那儿,只是味道不太一样了。就像你小时候常吃的那家面馆,虽然还在老地方,可装修过了,碗换新的了,连汤头的味道都稍微变了点儿。说不上不好,就是......不一样了。
在一条巷子里,我碰到个刚下夜班的年轻人。他手里提着从24小时便利店买的便当,却站在巷子中间发呆。聊起来才知道,他小时候就住这附近,现在搬去新小区了,今天下班早就特意绕过来走走。“这条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可现在都不敢认了。”他指了指前面新修的健身器材,“以前那儿有棵大槐树,夏天我们都在底下乘凉。”
其实要说大庆夜晚十点小巷仍在吗,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巷子作为地理概念当然还在,可那些记忆里昏暗、安静、带着点儿神秘感的小巷,确实越来越少了。这倒不是说现在的巷子不好,只是不同罢了。新巷子更安全、更亮堂、更规整,对夜归的人来说确实是好事。可有时候吧,人就是会莫名其妙地怀念起那种昏暗光线里摸索前行的感觉,虽然自己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那天我回到家已经快十一点了。站在阳台上往外看,城市夜空被各种灯光染成橙红色,几乎看不见星星。忽然想起朋友问的那个问题,我回复说知道几个地方,不过可能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他回了个苦笑的表情,说算了,还是点外卖吧。我放下手机,心想明天晚上要是没事,倒是可以再去那些还留着点儿旧影子的巷子里走走。毕竟再过几年,可能连这些也都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