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附近100块钱的爱情,百元情缘在徽州
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我蹲在屯溪老街的巷口,看一位老人用竹篾编蝴蝶。他的手像老树根,可蝴蝶却活灵活现的。“编一只多少钱?”我问。“一百块。”他头也不抬。我忽然想起朋友说的那个故事——对于黄山脚下,一百块钱就能买到的爱情。
那是个开民宿的姑娘,叫小禾。她的客栈藏在黟县的山坳里,白墙黑瓦,院里种着枇杷树。每天傍晚,她会给住客泡祁门红茶,讲徽州木雕上蝙蝠和鹿的故事。有个常来的上海客人老陈,总默默坐在角落记笔记。直到某天他掏出皱巴巴的一百元:“教我做这道臭鳜鱼吧,我想让上海的闺女也尝尝。”
青石板上的温度
后来才知道,老陈是退休的历史老师,女儿在国外多年。那之后,他每周都来学一道徽菜,每次都是一百块。小禾教他毛豆腐的发酵火候,他教小禾认梁柱上的“卍”字纹。两年后的清明,老陈在枇杷树下摊开存折——每一页都夹着泛黄的一百元,整整九十八张。“这些够不够,”他声音发颤,“换你往后所有的菜方子?”
小禾笑着把存折合上,抽走了最旧的那张:“第一次的就够了。”现在他们的民宿还开着,菜单首页印着“百元情缘在徽州”七个字。来的客人总要问起,小禾就指指墙上老陈画的山水图:“看,这就是我们一百块钱的爱情。”
其实在黄山周边,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宏村月沼边卖绣品的阿婆,二十年来绣帕子都是十块钱。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涨价,她摸着帕角并蒂莲:“当年他临走留下十块钱,说回来时还要这个价买我的新花样。”阿婆的头发白了,帕子还是十块,只是再没人见过那个“他”。
客栈老板小赵告诉我另一种可能。他接过无数背包客,有人用一百块买过清晨五点的云海照片,有人买过雨后新采的野茶,还有位北京姑娘花一百块雇他当导游,最后却留在山里开了咖啡馆。“你说这一百块钱的爱情,到底买的是什么呢?”他往火盆里添了块炭,“也许买的不是东西,是停下来看看的机会。”
暮色染白马头墙时,我又遇见编蝴蝶的老人。他正把最后一片竹篾卡进缝隙,那只蝴蝶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其实啊,”他突然开口,“我老伴生前就喜欢蝴蝶。”原来这一百块的竹蝴蝶,是他怀念一个人的方式。我接过蝴蝶时,发现底座刻着极小的字——“徽州百元情缘,一世不忘”。
下山路上,山风裹着茶香。或许在黄山附近,一百块钱从来不是买卖,而是心照不宣的约定。像屯溪老街上永远亮着的红灯笼,像西递祠堂里被摸得光滑的门环,那些看似轻飘飘的百元情缘,偏偏在徽州的青山绿水间,扎得比谁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