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罗定学子即时联络电话
最近在罗定大学城附近,总能听到同学们在讨论一个挺新鲜的事儿——有些同学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做成了即时服务,只要一个电话,帮忙取快递、代买奶茶、临时顶班这些事儿都能搞定。这事儿听着有点像外卖小哥的随叫随到模式,不过主角换成了校园里的学生。
我特意找了个下午,约了提供这种服务的晓琳同学聊天。她挎着帆布包匆匆赶到奶茶店,马尾辫甩得高高的:“其实最开始就是帮室友拿外卖,后来隔壁宿舍的姐妹也来找我。反正我下午没课,跑跑腿还能赚点零花钱嘛。”她掏出手机给我看通讯录,里面备注着“北门张姐代取文件”“3栋李同学代课”之类的标签。“现在固定联系我的有七八个人,基本都是女生着急时找我救个急。”
这种服务怎么运作的
晓琳说她们有个小群,群里五六个人互相照应。比如她下午要兼职的时候,就会把附近的单子转给群里其他同学。“我们不算正规团队啦,就是互相搭把手。有时候下雨天,帮人从教学楼送到宿舍楼收个五块八块的,比外卖便宜还快。”
隔壁计算机系的男生小陈倒是把这做成了小生意。他腼腆地给我看他的小程序页面:“就是简单接单系统,同学下单时注明时间地点。现在固定合作的有叁个快递代收点,我负责最后一百米的配送。”他的手机时不时亮起,都是同学们发来的消息。“最忙的是双十一那周,每天要跑四十多趟。不过平时也就十来单,就当勤工俭学了。”
文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雅的经历更让人意外。她原本只是帮留学生同学补习中文,现在发展成了小型服务网络。“韩国留学生想找本地同学陪逛商场,日本学妹需要翻译病历……这些都是零散需求。我牵线搭桥收个中介费,比外面机构便宜得多。”她说最远帮人联系过跨校服务,两个学生通过她交换了联系方式,现在成了固定语伴。
在宿舍楼下的长椅上,大叁的班长阿杰给我算了一笔账:“普通同学每个月靠这个能赚叁四百,勤快的能到八百。关键是自由,比去餐厅端盘子轻松。”他翻着手机通讯录里的那些罗定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现在我们班叁分之一的人都在做类似的事,就像个校园版‘闪送’。”
不过这些服务也遇到过麻烦。上周晓琳就差点被宿舍管理员批评,说她影响楼栋管理。“现在我们都低调多了,接单尽量不走正门。学校倒是没明令禁止,但太张扬总归不好。”
小陈的小程序也吃过亏。有次系统故障,叁个订单没派送成功,他只好自己掏钱赔给同学。“现在每次更新代码前,我都先让室友测试两天。这种个人服务最怕出岔子,同学们信任你才找你。”
宿管王阿姨其实知道这些事:“孩子们挺不容易的,我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影响到其他人休息,不违反校规,让他们锻炼锻炼也好。”她笑着说有时候也会找同学帮忙,“昨天还让六楼的那个小姑娘帮我带过降压药呢。”
夜色渐深,教学楼灯火通明。晓琳刚接了个帮人代取快递的订单,挎上包小跑着往菜鸟驿站去。她的手机屏幕又亮起来,新的消息在不断弹出。这些普通的罗定学子即时联络电话,正在校园的角落里编织着一张独特的互助网络。或许明天,这个网络又会延伸出新的分支,在校园生活里扮演更特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