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饮时光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石板路上,我推开那家叫"竹影"的茶室门,风铃叮当作响。老板娘正踮着脚往玻璃罐里添新到的茉莉花茶,花瓣像雪花般缓缓飘落。
这家开在黄山女子学院后街的小茶馆,不知不觉已经成了我的避风港。记得第一次来还是大叁那个闷热的夏天,我被期末论文折磨得头昏脑胀,偶然拐进这条被梧桐树掩映的小巷,从此就爱上了这里。
茶香里的烟火气
老板娘四十来岁,我们都叫她林姐。她泡茶时总爱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手指在茶具间轻盈地翻飞。"这壶凤凰单丛要趁热喝,"她边说边斟茶,"茶叶在山上吸足了云雾,现在就等着在你舌尖化开呢。"
坐在靠窗的老位置,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女学生抱着书走过。偶尔会有熟客推门进来,不用开口,林姐就默契地开始准备他们常喝的茶。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每周叁下午都会来,总要那款带桂花香的乌龙,她说这味道让她想起外婆家的院子。
其实在黄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早就不止是解渴那么简单了。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街,开着五六家这样的茶室,每家都有自己忠实的顾客。隔壁桌的学妹正在小声讨论社团活动,偶尔爆发出的笑声惊动了窗台上打盹的狸花猫。
茶杯里的慢时光
林姐端来一碟刚烤好的杏仁饼:"尝尝,今天火候掌握得正好。"她在我对面坐下,随手整理着茶盘里的紫砂壶,"现在年轻人总忙着赶路,反而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这话让我愣了下。确实,当初来这里是为了逃避论文,现在却真正爱上了这片学院后街茶饮时光。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能静下心来看茶叶在杯中舒展,看光影从东墙移到西墙。
常来的那位中文系老师说过,喝茶最妙的不是茶本身,而是那份心安理得浪费时间的感觉。现代人总把"效率"挂在嘴边,反倒不会像古人那样,专门为了喝杯茶而腾出整段光阴。
暮色渐浓时,茶室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玻璃壶里的普洱茶汤透着暖光,像琥珀般晶莹。新来的客人带着一身秋意推门而入,搓着手问有没有暖身的红茶。林姐笑着应声,转身取下那个写着"正山小种"的陶罐。
我低头看了看表,居然坐了整个下午。但奇怪的是,心里没有任何虚度光阴的愧疚,反而有种难得的充实。或许这就是学院后街茶饮时光最迷人的地方——它让我们在匆忙的生活里,找回呼吸的节奏。
走出茶室时,月亮已经挂上枝头。回头望去,"竹影"的灯笼在夜色中微微摇晃,像在诉说又一个平静而饱满的日子。这条不起眼的后街,因为这些茶室的存在,成了许多人心中不可或缺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