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品茶课程工作室,闽北茶艺研习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04 19:35:37 来源:原创内容

茶香里的闽北风情

推开南平品茶课程工作室的木门,那股熟悉的炭焙香就飘了过来。林老师正在给新到的武夷水仙称重,看到我便笑了:“来得正好,这批茶焙火到位了。”工作室的架子上摆满了各色茶罐,从正岩肉桂到政和白茶,每罐都贴着工整的标签。窗边的茶席上,白瓷盖碗还带着余温,想来是刚上完早课。

记得第一次来上课时,我连盖碗都拿不稳。林老师倒也不急,慢悠悠地说:“喝茶这事,急不得。”他教我们先用指尖试温,再找盖钮的位置,手腕要松,动作要柔。那天我们反复练习冲泡同一款茶,直到第五泡,终于掌握了合适的出水速度。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让每个学员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茶汤的细微变化。

作为闽北茶艺研习中心,这里最特别的是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天衣无缝。比如讲到岩茶的“岩韵”,林老师会带着我们对比不同山场的茶青。那次我们尝了叁种大红袍,同样是炭火香,滋味却各不相同——有的带着矿石气息,有的隐含花香,还有的喉韵特别绵长。这种亲身体验,比任何教科书上的描述都要生动。

工作室的课程设计很接地气。初级班从识茶开始,教你怎么分辨六大茶类;进阶课程就深入到冲泡技巧,连水温控制这种细节都会反复练习。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盲品训练”,蒙着眼睛喝茶,全靠嗅觉和味觉来判断茶品。刚开始总是把水仙认成铁观音,现在总算能品出那股独特的“苔藓味”了。

要说最受欢迎的,还得是茶艺实操课。上周我们学习潮汕工夫茶,林老师演示“关公巡城”时,那茶壶在他手里听话得很,茶水像条金线般均匀分入每个杯子。轮到我们动手时,不是洒了茶汤,就是分得不匀。有个学员开玩笑:“这比写字难多了。”林老师边示范边说:“手腕要活,心要静,多练几次就顺了。”

在这里学茶,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半年。现在去朋友家喝茶,我也能说出个一二叁来。前几天泡了一壶老枞水仙,朋友惊讶地问:“这茶怎么特别甜?”我告诉他,这是用工作室教的“高冲低斟”方法,把茶叶的内含物质充分激发出来了。那种被认可的成就感,确实让人开心。

茶室最近新添了福建各地的特色茶点,配着不同茶类都很合适。茉莉花茶搭光饼,岩茶配桔红糕,这些搭配都是学员们慢慢摸索出来的。有时候下课了,大家还舍不得走,围着茶桌交流最近喝到的好茶。这种以茶会友的氛围,让学茶变成了一件特别愉快的事。

看着新一期的学员正在练习闻香,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刚来时的自己。茶这东西就是这样,越了解越觉得有趣。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汤,每个环节都藏着学问,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去体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