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品茶工作室,高密茶艺工作室雅集
路过城南老街时,总会被那块朴素木牌吸引——"高密品茶工作室"。推门而入,茶香如流水般漫过来,瞬间将尘嚣隔绝在外。这里说是工作室,倒更像老友家的客厅,几张原木茶桌被摩挲得温润发亮。
店主陈老师正在茶席前冲泡凤凰单丛,见我来便添了个茶杯。"今天来的巧,正好遇上高密茶艺工作室的週叁茶会。"他边说边将茶汤注入公道杯,琥珀色的茶水在阳光下微微晃动。周围五六位茶友正轻声交流着各自带来的茶叶,有人带来今年春摘的龙井,还有人带了滇红。
茶香里的慢时光
说起来,这家高密品茶工作室最难得的,就是这份不紧不慢的从容。现代人总习惯囫囵吞枣地生活,连喝茶都变成了任务。而在这里,光是看着陈老师温杯、投茶、注水、出汤的一套动作,心就不知不觉静下来了。他说:"茶不急,人何必着急呢?"
窗边的李姐是工作室常客,她打趣说现在年轻人约下午茶,光顾着拍照打卡,真正品出茶味的没几个。这话引得大家会心一笑。确实,在高密品茶工作室,手机总是安静地躺在包里,人们更愿意用舌尖去感受茶汤的层次,用鼻子去捕捉茶香的变幻。
茶会进行到一半,陈老师取出珍藏的老白茶。茶饼撬开的瞬间,陈香扑鼻,仿佛打开了时光的匣子。他小心地称取茶叶,一边准备煮茶的水,一边和我们聊起这片茶的来历。他说这片茶跟着他搬了叁次家,每次开封都有不同的风味。
茶席间的人生百味
坐在我对面的年轻设计师小张,第一次来高密茶艺工作室时还分不清普洱的生熟。现在却能品出不同山头的韵味了。他说在这里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品茶,而是找到了让生活慢下来的方法。上周他工作遇到瓶颈,来喝了泡茶,回家后灵感自然就来了。
茶汤在我们杯中续了又续,话题也从茶香聊到人生。退休的王老师说起他养的花,写诗的林姑娘分享她的新作。茶室角落里,水在壶中轻轻沸腾,茶香在空气中缠绕,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不知不觉,夕阳斜照进窗棂,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壶中的水添了又添,直到茶汤渐渐变淡,但交谈的暖意始终未减。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茶味的浓淡从来不是最重要的。
离开时,陈老师正在整理茶具。他笑着说:"茶凉了再续便是,人走了还会再来。"这话让我在回家的路上反复回味。是啊,在这方寸茶席间,我们品的何止是茶,更是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时光。
转过街角,茶香似乎还萦绕在衣襟上。忽然想起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的:"饮茶,一人得幽,二人得趣。"而在高密品茶工作室,这份趣意却能被无限分享,如同好茶般,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