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北票微信约见500元一回
最近在刷手机的时候,总能看到“北票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这样的信息,有时候换个说法变成“北票微信约见500元一回”,但意思都差不多。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种消息,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心里直犯嘀咕:这年头连微信附近的人都能明码标价了?
记得上周在小区门口买煎饼果子,还听见两个外卖小哥在聊这个事。其中一个说:“现在这些信息满大街都是,我昨天送餐路上就刷到叁条。”另一个摇摇头:“这钱赚得不太对劲啊。”他们说得挺直白,但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这事靠谱吗
我琢磨着,要是真有人信了这些“北票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的广告,那可得小心了。现在网络诈骗花样百出,前两天还有个新闻说,有人就因为轻信这类信息,最后钱打了水漂。你说这五百块钱,买点啥不好,非要去冒这个险?
而且仔细想想,正经人谁会这么直白地标价啊。我在北票生活这么多年,认识的朋友也都挺实在的,这种事儿还真没见过。倒是在一些不太正规的网站上,时不时会冒出来类似的广告,看着就让人觉得不踏实。
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也会想,这些发广告的人到底图啥。要是正经交友,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本来就能用,何必非要扯上钱呢?这一扯上钱,味道就全变了。
身边人的看法
昨天在楼下碰见邻居张大爷,他拿着手机问我:“小伙子,你看这‘北票微信约见500元一回’是啥意思?”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张大爷摇摇头说:“现在这网络啊,真是啥都有。”
我有个表弟在北京读大学,放假回来跟我说,他们宿舍夜谈时也聊到过类似的话题。大学生们的看法倒是挺一致:这种明码标价的事,十有八九不靠谱。表弟说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就因为好奇,差点上当,还好被室友及时劝住了。
说起来,现在用微信的人这么多,从老人到小孩都在用。要是每个人都对这种“北票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的信息信以为真,那得多乱啊。我媳妇就说,她现在都不让小孩单独玩她的手机,生怕孩子看到什么不该看的。
网络时代的困惑
现在这个时代,隔着屏幕什么都敢说。但要我说啊,越是这种时候,越得擦亮眼睛。就像我妈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放在网络上同样适用。
想想也挺有意思的,科技发展这么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变得复杂了。以前想认识新朋友,都是通过同学、同事介绍,或者参加些兴趣小组。现在倒好,动动手指就能“附近的人”,还冒出这么多名堂。
不过话说回来,微信本身是个好工具,我每天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只是这些打着“北票微信约见500元一回”旗号的信息,确实给这个平台抹了黑。好几次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这类广告,马上就被管理员踢出去了,看来大家对这些内容都很反感。
算了,不说这些了。反正我看到这种“北票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的信息,都是直接划走。你们呢?要是碰上了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