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水会交流群,迁安水会互动社区
这几天总有人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对于迁安水会的群聊可以加入。说起来挺有意思,这个传统活动在咱们这儿已经火了好一阵子了,但直到上个月,我才真正意识到有个能随时交流的地方有多重要。
那天路过滨河公园,看见几个老师傅正在排练,手里的龙灯舞得虎虎生风。我站在旁边看了半天,心里直痒痒,特别想学两招。可凑近了才发现,他们用的动作和去年完全不一样了,连鼓点都变了节奏。正发愁呢,隔壁单元的王叔拍了拍我肩膀:“咋不进群看看?现在动作更新都在迁安水会交流群里说,比挨个通知快多了。”
从围观到参与的距离
说实话,以前我觉得这种民间活动都是老一辈在折腾。可自从进了这个迁安水会互动社区,整个人都被带动起来了。群里每天特别热闹,刚有人发了个新编的舞步视频,马上就有年轻人跟着拍改进版。上周六下午,我在群里随口问了句“谁有空教教敲边鼓”,结果半小时后就在小广场见到了叁位愿意现场教学的老师。
最让我惊讶的是,连动作编排都在群里集体讨论。以前总觉得这种传统的东西都得按老规矩来,现在发现,大家既保留了老底子,又添了不少新花样。比如把传统的“绕八字”改成了更适合广场表演的“螺旋阵”,视觉效果直接上了个档次。
现在每天打开手机,最先点开的就是这个群。看着八十岁的李爷爷和十八岁的大学生一起研究怎么改良道具,那种感觉特别温暖。有时候深夜还有人分享外地水会的表演视频,配上几句自己的感悟,总能引发一波热烈讨论。
前两天群里在统计参加下个月文化节的人数,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要知道放在半年前,我最多就是个在路边鼓掌的观众。这种转变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随时能交流的地方,才让人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折腾。
现在走在街上,经常能碰到群里的熟人。有时候聊着聊着就直接比划起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这种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同好的感觉,确实给生活添了不少乐趣。或许这就是民间活动该有的样子——不在庙堂之上,而在街头巷尾,在每个人的手机里,在每个愿意参与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