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学生服务600元随时响应
最近在莱阳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这么一句话:莱阳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起初我也纳闷,这是什么新潮流?直到上周家里需要临时搬点东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一下,这才发现,原来这是本地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一种便民服务。
那天下午我正发愁怎么把两个旧书柜从城东搬到城西,朋友直接推给我一个联系方式:“找他们啊,就那群学生,靠谱!”电话接通后,不到半小时,叁个穿着校服的小伙子就骑着叁轮车到了楼下。领头的男生擦着汗笑道:“叔,我们是学生服务600元随时响应团队的,您看东西在哪?”
这钱花得值不值
说实话,刚开始我心里直打鼓:600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可这几个孩子干活那叫一个利索,拆装、搬运、摆放,全程不用我插手。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还特意在书柜角落垫了软布,说是怕刮花地板。这种细致劲儿,很多专业搬家公司都未必有。
歇脚时聊起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大二学生。“现在课业不紧张,就想找点事做。”戴眼镜的小王边说边整理工具,“我们几个老乡一合计,干脆组建了这个学生服务团队。”问他为什么定价600,他算了一笔账:叁轮车租金、工具损耗、偶尔还要租用货车,平分到每个人手上,其实也就刚够生活费。
说来也巧,上周邻居李婶家空调坏了,维修工说要隔天才能上门。她试着联系了另一个学生服务600元随时响应小组,没想到两个学电工专业的男生带着工具包二十分钟就赶到了。检查后发现只是个简单故障,分分钟就给修好了。李婶非要加钱,孩子们死活不收:“说好600就是600,这是我们定下的规矩。”
这种服务模式悄悄在莱阳蔓延开来。从搬家、维修到家教、宠物照看,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学生们都愿意尝试。住在城南的张姐跟我说,她经常找学生帮忙接送孩子:“比托管班灵活多了,孩子们还能跟大学生学学习惯养成。”
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这么随叫随到,不影响学习吗?我特意问过几个常接活的学生,他们反倒觉得这是种锻炼。“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正在读大叁的小刘告诉我,“而且我们建立了排班表,绝不会因为接活耽误课程。”说话时他手机响个不停,看来生意确实红火。
现在走在莱阳街头,偶尔能看见骑着共享单车、背着工具包的年轻身影。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既解决了部分居民的生活烦恼,也给自己的青春添了段独特经历。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独有的智慧——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
昨晚我又在社区公告栏看到那张熟悉的海报:“莱阳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这次下面多了行小字:“用真诚换取信任,用劳动创造价值”。忽然觉得,这早已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成了这座城市里温暖的生活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