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日喀则品茶选举活动工作室
最近听说日喀则这边开了家挺特别的喝茶工作室,路上碰到老熟人都在聊这个。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头回听说时也愣了半天——这年头连喝茶都能搞海选了?
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就溜达着去了他们说的那个地方。门脸不大,但里面别有洞天。原木色的茶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茶具,墙上挂着唐卡和氆氇,空气里飘着酥油茶和普洱混合的香味。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锅沸腾的茶汤争论着什么,听起来像是在讨论茶叶的成色和火候。
当古老茶道遇上现代评选
穿着藏袍的负责人给我倒了碗酥油茶,笑呵呵地解释:“我们这儿每月搞的日喀则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活动,其实就是让大伙儿都来当评委。新到的茶叶样品摆成一排,谁都可以来品,觉得哪款好就在对应茶罐里投颗青稞。”
这法子挺新鲜的不是?传统的茶叶品评往往就是几个老师傅关起门来决定,而在这里,连刚入门的小年轻都能发表意见。我亲眼看见有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尝完茶后头头是道地分析回甘和喉韵,周围的老茶客都听得直点头。
那边角落里,日喀则品茶选举活动工作室的预备赛正进行得火热。七八个参赛者轮流展示自己的调茶手艺,有人创新地把本地野蜂蜜和陈年普洱搭配,还有人试着在酥油茶里加入少许藏红花。评委就是现场的茶客们,谁得到的掌声热烈,谁就能晋级下一轮。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她调制的花草茶用了五种高原植物,起名叫“岗巴夏雨”。她说这茶的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岗巴县,夏天第一场雨后草甸散发的清香。你说奇不奇怪,听完她的话再品那茶,真能尝出雨滴打在泥土上的清新气息。
这种活动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把品茶从高高在上的专业评判,变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生活乐趣。不需要多深的茶道功底,你的味觉感受就是最真实的选票。
隔壁桌几位老人聊得正欢,他们在比较今年和往年的茶叶品质。“今年的春茶日照足,比去年那批更有劲道。”白胡子老爷爷抿了一口,眯着眼睛说,“就像我们年轻时在牧场喝的那种味道。”旁边他的老伴却持不同意见:“我还是喜欢去年那批,柔和,不伤胃。”你看,就连喝茶这种看似简单的事,也能引出这么多不同的见解。
天色渐晚,我离开时工作室依然热闹。看着墙上贴着的本月“茶王”照片——那是款得票最高的滇红,我突然想到,这种日喀则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形式,或许正是古老传统与现代生活接轨的一种尝试。它让茶不再只是饮品,而成了连接人与人的纽带。
走出门,晚风吹过,嘴里还留着刚才尝过的四五种茶的余味。这条街上类似的品茶空间越来越多了,每家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让年轻人也爱上这一杯香醇。说不定下次你来日喀则,也能赶上这么一场别开生面的品茶选举,亲自投出你宝贵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