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两小时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总能看到对于“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种消息。这种广告就像路边电线杆上的小贴纸,明明知道不太对劲,却又忍不住多瞄两眼。
那天在茶楼等人,隔壁桌两个大哥正好在聊这个话题。穿灰罢恤的那个划拉着手机屏幕直摇头:“现在这些人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两小时,这价格也太夸张了。”他对面的朋友抿了口茶,慢悠悠地说:“你想想看,现在租个单间都要多少钱了?这个价能是正经生意?”
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我认识的一个外卖小哥老李,上个月就差点栽在这上面。他白天送外卖,晚上闲着没事,看到“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种信息就心动了。结果刚加上对方微信,人家就直接让他先转50块定金。老李留了个心眼,说要见面再给,对方立马把他拉黑了。后来他跟同事聊起这事,才知道有好几个骑手都遇到过类似情况——都是先要定金,然后人就消失了。
说真的,在利川这种小城,很多人觉得百来块钱不算什么,试试也无妨。可你仔细想想,现在随便找个钟点工打扫卫生,两小时都不止这个价了。要是正经服务,人家图什么呢?
我有个表弟在派出所当辅警,他说每个月都能接到几起类似的报案。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能捡到便宜,结果不是被骗了定金,就是遇到各种套路消费。有次处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两小时”服务,结果到了地方发现是个酒托,一顿饮料下来刷了他两千多。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就明白了。现在物价这么高,吃碗面都要十几块,哪来那么多“物美价廉”的好事?这种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背后八成都有问题。要么是骗定金,要么就是有其他猫腻。
前两天在菜市场买菜,还听见两个阿姨在议论这事。胖阿姨边挑西红柿边说:“我家那栋楼最近老有陌生面孔进出,听说就是在微信上联系的。”瘦阿姨压低声音:“现在这些人可真会找地方,我们这种老小区监控少,管理松……”话没说完,两人交换了个“你懂的”眼神。
这种事情吧,说到底是利用了人的好奇心。就像小时候大人总提醒不要捡路边的东西,可越是禁止,越想试试。现在手机上弹出这种“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的广告,很多人明知道不对劲,手指却不由自主地想点开看看。
我有个朋友在社区工作,她说最近他们在各个小区的宣传栏都贴了防骗提示,特别提到这类微信上的低价服务。虽然话说得比较委婉,但明白人都懂。效果嘛,时好时坏——年轻人看了会留个心眼,可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说到底,这种“利川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两小时”的信息能一直存在,就是因为总有人愿意去尝试。有时候我在想,要是大家都多问个为什么,多想想背后的门道,可能这些套路就玩不转了。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真的太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