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亳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
要说最近咱们亳州茶圈里什么最火,那肯定得数亳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搞的这场活动了。走在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随便钻进一家茶馆,都能听见茶客们在聊这个事儿。这不,我昨天特意起了个大早,想去他们那儿瞧个新鲜。
工作室藏在一条安静的巷子里,还没进门就先闻到一股子茶香——是那种新鲜的亳州本地春茶才有的清冽味道。推门进去,嚯,里头早就坐满了人。有满头银发的老师傅端着茶杯眯着眼睛细品,也有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在录视频。
一场对于味道的全民投票
你问他们在做什么?简单说啊,这就是个大型的茶叶品鉴会,但比普通的品鉴要有意思多了。桌上摆着二十几种茶叶,从最传统的亳州毛峰,到这几年新培育的品种,应有尽有。每位参与者面前都放着几个白瓷杯,工作人员会依次冲泡不同的茶,大家就像品味音乐一样,细细感受每一款茶在口中的变化。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旁边一位大爷正和茶友争论得热闹。“要我说啊,叁号茶的香气最正,”大爷抿了一口,“但五号的回甘更持久。”他的朋友却摇着头:“我还是觉得七号最好,茶汤透亮,喝下去整个人都舒坦了。”
这种热烈的讨论,恰恰是亳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最想看到的。他们的负责人李师傅告诉我,办这个活动不是为了评出个高低,而是想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咱们亳州茶。“现在年轻人喝茶的少了,我们得想办法让喝茶变得有趣些。”
说来也是,传统的茶叶评比总是那几个专家说了算,普通人哪敢插嘴?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评委,你的舌头就是最权威的标准。这种形式一下子拉近了茶和普通人的距离——原来品茶不用那么多玄乎的术语,好喝就是好喝,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实话实说就行了。
茶香里的新旧对话
让我特别惊讶的是,来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比想象中多得多。二十四岁的小王就是个例子,他在外地读完大学回亳州工作,这次是陪父亲来的。“我爸喝茶几十年了,我还是头一回这么认真地品茶,”他笑着说,“平时总觉得喝茶是老一辈的事,没想到这么有意思。”
小王说他最喜欢的是那款用新工艺制作的茶叶,保留了传统香气,又多了些花果的清新。“这种茶更适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他指了指正在认真打分的老爸,“不过我爸还是觉得老工艺的茶最对味。但我们都在亳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茶,这就挺好。”
这种新老口味的碰撞特别有意思。老一辈坚守着传统味道,年轻人尝试着新的可能,但在茶香袅袅中,两代人反而找到了共同话题。李师傅说,他们特意在评分表上设计了“传统派”和“创新派”两个选项,就是为了尊重不同的品茶偏好。
说到评分,可不是随便打钩那么简单。每款茶都要从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个方面来评价,光是滋味这一项,就得分出前调、中调和后调。刚开始我觉得这太复杂了,但真正品下来才发现,好茶真的像一首完整的乐曲,有开头,有高潮,有余韵。
整个下午,我跟着品了十几款茶,舌头都快喝麻了。但奇怪的是,越喝越精神,越品越明白。原来亳州茶有这么多门道,同一片茶园,不同师傅做出来的茶味道能差这么多。亳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做的这件事,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这些普通茶客突然看清了亳州茶的丰富面貌。
活动快结束时,李师傅给我泡了最后一杯茶。这是他们工作室特别拼配的一款茶,既有传统的醇厚,又带着新鲜的活力。茶汤在杯中轻轻晃动,就像现在的亳州茶圈——守得住经典,也拥抱得了变化。我慢慢喝完这杯茶,心里已经在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