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外援女,校园里的外援女生
校园里的别样风景
最近走在攀枝花学院的林荫道上,总能看见几个陌生的女生面孔。她们叁叁两两地走在去教学楼的路上,有时还会用略带口音的中文向路过的同学问路。这些就是咱们学校新来的外援女生,说真的,刚开始大家都挺好奇的。
记得第一次在食堂遇见她们,是在一个周叁的中午。我正排队打饭呢,就听见前面传来不太流利的中文:“这个……辣吗?”打饭阿姨特别耐心,笑呵呵地比划着说“微辣”,还特意少舀了一勺辣椒。那个女生端着餐盘转身时,不小心和我对视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说起来,这些外援女生的课程安排还挺特别的。她们既要上专门的中文课,又要和本地学生一起修专业课。我们班的林娜就是其中之一,有次课间我见她对着课本发愁,原来是在预习下节课的内容。“这些专业词汇太难了,”她皱着眉头说,“昨晚查词典查到十一点。”
不过她们的学习劲头真的很足。图书馆叁楼的外文阅览区,现在经常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有时候是抱着厚厚的教材在做笔记,有时候是和中国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虽然语言上还有点磕磕绊绊,但那种认真的劲儿,确实感染了不少人。
要说最有趣的,还得是文化交流带来的那些小碰撞。上周我们社团活动,请来了几位外援女生一起包饺子。她们学着擀皮儿,结果擀出来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树叶,有的像云朵。但大家笑得特别开心,最后煮出来的饺子虽然样子不太好看,味道倒是很不错。
体育课上也能见到她们的活跃身影。排球课来了个越南女生,个子不高,但特别灵活,救球的时候总能出其不意。她告诉我们,在她们家乡,沙滩排球特别流行。慢慢地,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叫她“小飞燕”,因为她跑动起来真的像燕子一样轻盈。
当然啦,刚来的时候她们也闹过不少笑话。比如有次下雨,一个女生把“忘带伞”说成了“忘带命”,把大家都逗乐了。但现在,她们的中文进步特别快,已经能很自如地和同学们开玩笑了。有时候在校园里擦肩而过,还能听到她们在用中文讨论作业。
这些外援女生的到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小石子,让整个校园生活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她们带来的不只是不同的语言和面孔,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比如在讨论问题时,她们的想法经常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原来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啊。”
傍晚的操场上,经常能看到她们和中国同学一起散步聊天。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并肩走着,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这样的场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其实挺小的,小到一所大学就能装下来自不同文化的年轻人。
说起来,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听说下学期还会有新的外援女生来到我们学校。不知道她们又会带来哪些有趣的故事?想到这儿,倒是让人有些期待了呢。毕竟,这样的相遇,这样的交流,才是大学时光里最珍贵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