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上课资源喝茶,黄山教学资料品茗分享

发布时间:2025-11-04 03:30:54 来源:原创内容

说来挺有意思的,第一次在黄山脚下边整理教学资料边喝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家藏在巷子深处的小茶馆,木桌竹椅,茶香氤氲。我把笔记本电脑和打印好的黄山上课资源摊了满桌,老板不但没嫌弃,反而给我续了壶太平猴魁。

滚烫的茶汤入喉,手里翻阅着青石板路照片和云雾气象图,突然觉得手里的黄山教学资料也跟着活了起来。原先在办公室里对着白墙整理的课件,此刻仿佛能听见松涛、看见云海。茶老板路过时瞄了眼屏幕,随口说了句:"这个莲花峰日出视频,要是配上清明前后采茶时山间的鸟鸣声,味道就更足了。"

当茶香遇见书香

后来我养成了习惯,每次准备新的黄山上课资源,都会带着素材去找不同的茶馆试讲。说来也怪,在茶香缭绕的环境里,那些地质构造图和植被分布表都变得亲切起来。有次给小学生讲黄山奇松,正好茶室电视在放制茶纪录片,孩子们看着茶叶在锅中翻炒,忽然就理解了迎客松在绝壁上生长的韧性。

记得最清楚的是整理"黄山四季云雾"单元那次。我在半山腰的茶舍待了整个下午,看着窗外云卷云舒,手里的教学图片仿佛与眼前实景产生了奇妙的呼应。茶舍主人见我对着电脑屏幕皱眉,便过来闲聊:"我们这儿的老茶客常说,看云和品茶一样,急不得。"这句话让我恍然——原先按时间线罗列的云雾变化资料,不如改成让同学们像品茶那样细细观察云层流动的节奏。

现在我的黄山上课资源包里,总备着几包当地茶农自制的毛峰。讲到花岗岩地貌时,请同学们先闻闻带着山场气息的茶香;分析垂直气候带时,让大家对比山脚与山顶茶树的不同。这些装在密封袋里的茶叶,成了最生动的教具。

前几天还有个年轻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把喝茶和教学资料准备扯上关系。我笑着翻开最近在编排的"黄山古道"课件,里面记录着在不同茶亭收集到的民间故事。或许正是在这种慢下来的氛围里,我们才能听见材料说话的声音吧。就像此刻,我又在更新这份黄山教学资料,手边的茶杯里,正浮沉着几片来自桃花峰的春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