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邻近街道相似服务
那天路过集安火车站附近,忽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的小巷子。说实话,这种地方总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色彩,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场所,就是些寻常巷陌里藏着的小门脸。两百块能买到什么服务?我站在巷口犹豫了一会儿,心里头直打鼓。
巷子不深,墙皮有点儿斑驳,几间挂着简单招牌的店铺挨挤在一块儿。有家理发店玻璃上贴着“洗剪吹20”,隔壁修理铺门口堆着旧轮胎。往里走两步,才看见一家连招牌都没挂全的按摩店,门帘半掩着。隐约能听见里头传来电视声,还有个大姐坐在门边小板凳上剥豆角。
巷子里的日常光景
我这刚在门口张望,里头就传来声音:“做按摩啊?进来呗。”推门进去,是个十来平米的小间,收拾得倒还算干净。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就是边角都泛黄卷边了。大姐放下手里的豆角筐,在围裙上擦擦手:“咱这儿就普通推拿,松快松快。”她说话带着东北口音,挺实在的。
聊起来才知道,这片的店铺基本都是做街坊生意的。火车站人来人往,偶尔也有旅客找过来。“前头那条街也有几家类似的”,大姐边收拾按摩床边说,“都是老店了,价格差不多。”她说这话时语气平平常常,就像在说白菜叁毛一斤那么自然。
说实话,刚开始我还心里犯嘀咕,这集安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的服务到底是个什么路数。真体验过了才发现,就是最朴素的推拿。大姐手法老道,专挑我肩颈酸痛的部位使劲,疼得我龇牙咧嘴的。“你们上班族啊,就是电脑前坐久了”,她这话倒是一针见血。
过程中陆陆续续有人推门。有个大爷来取预订的膏药,还有个拖着行李箱的大哥问能不能泡脚。看起来都是熟客,进门直接往椅子上坐,自己倒水喝。这种氛围,倒让我想起老家街角的那间杂货铺,邻里街坊的都爱在那儿唠嗑。
准备离开时,我看见对面那家修理铺的老板正蹲在门口吃盒饭。他抬头朝按摩店这边笑了笑,继续扒拉饭粒。这个画面突然让我觉得,或许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街边小店,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毛细血管。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又特意绕到邻近街道转了转。确实如那位大姐所说,相似的店面不少,都是做着力气活或手艺营生。招牌各式各样,有的写“专业理疗”,有的就简单两个字“推拿”。价格嘛,确实都在那个区间浮动。这些藏在街巷里的生意,看似简单,却自有它们存在的道理。
天色渐晚,巷口卖煎饼果子的摊位亮起灯来。那股熟悉的香气飘过来,我突然觉得饿了。这条巷子,这些店铺,这些为生活奔波的人,共同构成了火车站旁最寻常的风景。或许下次路过,我还会进来按个肩膀,顺便听听街坊们聊的家长里短。